4蚜虫是传播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中介媒体,据报导有近 160种蚜虫可传播植物病毒其中桃蚜可传播100余种病毒;棉蚜可传播50余种病毒而病毒病是观赏植物最难防治的病害。鉴于上述蚜虫的多种为害性说明园林植保工作对蚜虫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蚜虫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的害虫,也就是说,蚜虫在发育过程中,不产生蛹,直接由若虫经几次蜕皮而发育为成虫。蚜虫根据生存的需要,蚜虫是一种虫体多型的昆虫,当生态环境适宜时,连续产生无翅型虫体;而当环境不适宜时,或需要扩展为害时,则会产生有翅型虫体。一般在春、秋季节蚜虫盛繁殖期,一般多产生无翅型虫体;到夏、冬季要渡过不良环境时,或需转移环境和寄主植物时,就会产生有翅蚜。同时,多种蚜虫还有转换寄主的习性,如荷缢管蚜在春天寄生于梅、李等蔷薇科木本花卉上,到夏季就迁移到荷花、睡莲上为害,到冬季又迁回梅树上越冬。柳二尾蚜春季盛发时为害柳树,夏季迁飞到水芹上,到冬季又飞回柳树上过冬。但有的种类蚜虫很少发现产生有翅蚜,如苦槠绵蚜、粉虱蚜等。
蚜虫的繁殖有多种形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有卵生和卵胎生。一般在蚜虫盛发生为害时,多进行孤雌胎生繁殖,而且繁殖的周期很短,一般十来天就能产生一代,所以常可发现在很短的时间就会出现大量的个体,一年内常可发生十多代,从而它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性也很大,对它的防治也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当发育到一定程度,需要渡过不良条件时,特别在越冬时,就会产生两性蚜,通过交尾,产卵后,以卵越冬,而卵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所以能较安全地过冬,待第二年春气候转暖后,卵孵化再产生孤雌胎生蚜,反复繁殖为害。像多态毛蚜之类的蚜虫,在整个生活周期过程中,会在夏季产生越夏型虫体,形状明显与正常虫体有区别,对夏季高温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蚜虫不仅有繁殖型不同的习性,而且不同的虫型,甚至不同的季节,虫体的颜色也有不同。如棉蚜,无翅胎生蚜多为绿色,迁飞蚜和夏季时,蚜虫多成黄色,有的还成黄白色;蔷薇长管蚜的虫体常有绿色和红色两种类型;柏大蚜的虫体有黄褐、深褐和绿色等多种色型等等。
蚜虫根据其发生规律,对它的防治应掌握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要掌握加强观赏植物的栽培管理,创造通风透光的环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虫性,同时不利于蚜虫的生存和繁殖。有的还可通过修枝整形,把大部分虫体处理掉,可明显抑制虫口密度。
第二,蚜虫的发生繁殖很快,所以要在关键时期及时防治控制,既要在冬季及时喷杀其两性蚜和越冬卵,又要在春季开始发生为害时,及时用有效药物进行喷杀。喷治的药物宜选用触杀性强,并具有一定内吸性的,这样防治才能全面沏底。但由于春季植物刚开始抽芽,对农药的抗性较差,所以施用的药物种类和浓度应予掌握适当,否则会引起药害。
第三,对蚜虫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即除采用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处理外,还应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也就是说要注意合理的栽培管理,适当的施肥、灌溉、修枝、清洁和密植,改进园林植物的生态环境,改良植物的生理状态,抑制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蚜虫盛发的同时,会出现各种相应可利用的天敌生物,例如利用蚜霉菌和某些半知菌类真菌对防治棉蚜、桃蚜等多种蚜虫有效;引种、繁殖蚜茧蜂、蚜小蜂、日光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对抑制三叶草彩斑蚜、苹果绵蚜等多种蚜虫有效;据园林部门试验,繁殖和应用移放异色瓢虫,对控制梅树上的多种蚜虫为害效果显著,而且可避免梅树因喷用农药而出现落花、落叶、叶面穿孔等现象,提高梅树的生活力和第二年开花的质量。除瓢虫外,还有草蛉、食蚜蝇、瘿蚊、斑腹蝇、姬猎蝽、花蝽、长蝽等捕食性昆虫,都能捕食相应种类的蚜虫,应予保护和利用。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