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Hua,Chou,FengetChen)以幼虫钻蛀危害沙棘的干基部和根部,影响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输导,致使树势衰弱或死亡。该虫在我国4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发育极不整齐,绝大部分时间在沙棘根部隐蔽生活。为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思路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积极预防和控灾减灾为中心,以虫情调查和监测为依据,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以性引诱剂诱集为主要控制技术,依据虫情划类分区,分类施策。根据我国沙棘资源分布和害虫发生危害情况,科学确定治理方案,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采用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实现有虫不成灾。
二、分类施策
我国沙棘人工林多为纯林,生物多样性低下,要从保护和发展现有沙棘林为出发点,有效降低沙棘木蠹蛾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将沙棘林划分为2个类型区,即保护区和治理区。
(一)保护区沙棘林有虫株率为零。定期进行踏查,设标准地详查,利用诱虫灯和引诱剂监测。加强管护,提高抗虫能力,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二)治理区根据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和死亡率,将治理区划分为轻度危害区、中度危害区和重度危害区。
1、轻度危害区虫口密度2头/株以下,有虫株率20%以下,沙棘死亡株率10%以下,被害枯死木呈零星状分布。在清理枯死木的基础上,采取化学防治和黑光灯诱杀控制灾害,促进长势衰弱的林分恢复生机。
2、中度危害区虫口密度2-10头/株,有虫株率20%-70%,沙棘死亡株率10%-40%,被害枯死木呈小面积点片状分布。利用沙棘萌蘖能力强的特点,进行地上(或地下)平茬更新改造,同时,采取补植沙棘或其他乡土树种的方法,填充林间空地。
3、重度危害区虫口密度10头/株以上,有虫株率70%以上,沙棘死亡株率40%以上,被害枯死木呈片状或块状分布。实施皆伐改造,建立集约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沙棘果园,也可采取带状或块状改造的方法,沙棘与其他乡土树种的混交比例以2:1为宜,建立各种类型的沙棘混交林。
三、规划设计
根据本地沙棘木蠹蛾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以县为基本单位进行施工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作业地点、林分类型、危害程度、防治面积、技术措施和工程量等,绘制施工作业图、表,对相关内容附以说明。
四、虫情测报
建立和完善沙棘木蠹蛾监测网络,重点发生乡(镇)、林场设立固定监测点,在踏查的基础上,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适时跟踪沙棘木蠹蛾发生动态,准确测定其发生范围,及时作出发生期和发生趋势预报。
(一)虫情监测
根据发生和危害情况设立监测标准地,使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掌握虫口数量变动情况和扩散蔓延趋势。
1、踏查法。根据上年虫情,采取观察蛀孔、危害状、枯梢等情况,监测沙棘木蠹蛾发生情况。
2、性引诱剂法。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踏查的基础上,选择有虫林分作为监测标准地。采用人工合成的沙棘木蠹蛾诱芯,在林间位于上风头的树上,按50×50米范围设置诱捕器,悬挂在约1米高处。每日检查并将诱集的成虫取出。
3、灯诱法。沙棘木蠹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5月中旬至8月中旬,设置诱虫灯诱集成虫,每天开灯时间为20:00-23:00。每5公顷设置1盏诱虫灯,必要时可用小型汽油发电机供电。调查记载当日诱虫数量,计算雌雄比例。
(二)小班虫情调查
调查工作9月上旬开始,10月上旬结束。在踏查的基础上确定沙棘木蠹蛾的分布区域,在该区域内以小班为单位进行详细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分作为标准地,在标准地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0×100平方米的样方,在其内随机抽取5株样树(棋盘式抽样或之字型抽样),连根挖出,调查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危害程度及各项林分因子,应用GPS手持定位仪准确测定其发生区域,外业调查结束后,将结果输入计算机,为趋势预报和防治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三)虫情预报
1、成虫羽化高峰期预报。根据历年成虫羽化高峰期实测数据,应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生成时间序列,建立预测方程,以此作出年度成虫羽化高峰期预报,为应用黑光灯集中诱杀成虫提供依据。
2、发生趋势预报。根据小班虫口密度实测数据,结合GPS定位坐标(X,Y),采用多维实测数据散布测点的趋势面分析算法,建立多项式曲面方程,以此绘制趋势面预测图,作出沙棘木蠹蛾幼虫危害区域趋势预报。
五、防治技术
(一)营林措施
1、重度危害区沙棘林更新改造措施。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封(育)、改(调整树种结构)、造(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更新改造。
(1)对高山、远山、坡度较大、土层较薄等立地条件差的沙棘林,采用封育措施予以管理。春季(或秋季)对自然条件复杂,沙棘死亡严重的地块进行皆伐改造,采取沙棘与当地乡土树种的块状混交方式造林,使之形成不规则的以沙棘为主体的块状混交林。
(2)对集中连片、坡度在15度以上的地段的沙棘林,春季(或秋季)采取沙棘与当地乡土乔木树种带状混交方式造林,形成以沙棘为主体的带状混交林。
(3)对土层较厚、坡度较小、交通方便地段的沙棘林,以突出经济效益为着眼点,春季(或秋季)采取皆伐改造方式,选择优良沙棘品种或引进大果沙棘良种作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建立高标准的沙棘果园,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沙棘果实产量。
2、中度危害区沙棘林平茬更新措施。春季(或秋季)全面清除沙棘地上部分,通过水平根系萌蘖出新的植株,迅速恢复林分,及时定干、除蘖,加强抚育管理,确保成林。
(二)生物防治措施
1、白僵菌防治。筛选专化性强的白僵菌菌株进行人工繁殖,选择雨后湿润的天气施放。
2、天敌。积极探索保护和利用毛缺沟寄蜂(Lissonotasetosa)、猪獾等天敌。
(三)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有虫林分内,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天开灯时间为20:00-23:00,每5公顷设置1盏诱虫灯。为了保护天敌,不应长时间使用。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