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秋,一种来自国外的有害植物、被人们称为“生态杀手”的黄顶菊首现河北衡水湖,之后在河北蔓延至几十万亩,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今年七月,衡水市除安平县外,其余十个县(市)区再次发现黄顶菊,发生面积达四万余亩。此间有关专家称,黄顶菊虽经控制数量每年都有减少,但彻底根除仍有难度。
衡水市农业局植保站长梅勤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顶菊首现衡水湖时,大家不知是什么植物及其危害,甚至有的村民因其花色好看养在家中,2003年经有关专家鉴定为黄顶菊,原产于南美巴西等国,因占位等因素危害农作物生长,2005年河北农业大学和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开始着手研究。
目前,衡水除安平外都有黄顶菊疫情发生,涉及58个乡镇,发生面积达44300余亩,主要分布在路边、林地、衡水湖周围、渠边、废弃厂院、荒地、建筑工地等环境。其中,冀州、武邑、桃城区、枣强、故城比较严重。
梅勤学说,起初发现黄顶菊时,有人怀疑是衡水湖每年引外面的水、车辆运输等方式带来的,但未被证实。后来又发现枣强大营经常运送皮毛、武邑搞养殖从外面运输牲畜的地方黄顶菊居多。2007年,河北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继续蔓延,效果明显,今年比去年减少了5000余亩。
“虽通过药物和人工拔除有一定的效果,但彻底除根仍存在难度”,梅勤学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黄顶菊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从四至九月都出苗;二、防止次数多,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一般农民只拔除自己范围内的杂草,其它地方便需要人们自觉,很难做到;三、一株比较大的黄顶菊能产三十多万种子,有的埋在地下,种子密集的地方每平米有一万多粒,发芽率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在一定条件下便能存活,一般的药物和拔除只能解决表面现象,如果完全清除还需时日。
据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郑云翔介绍,黄顶菊分泌含有类黄酮类的化感物质成分,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它在南美最长一点五米,在衡水最高的有二点五米。在中国黄顶菊没有天敌,自然界没有控制它生长的因素,对它生长十分有力,就连牛羊等食草动物都不吃这种植物,如果农民稍有疏忽,蔓延至农田将不堪设想。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