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海龟频频“造访”,汕头的海洋环境越来越好了!昨天,记者从海洋与渔业部门获悉,多年来,我市采取伏季休渔、增殖放流,建设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鱼礁等措施,全方位呵护海洋,吸引了一些珍稀海洋生物。
增殖放流取得良好效益
为进一步改善美化汕头水域生态环境,提高公众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从1980年起,我市每年都组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仅近三年便增殖放流海水鱼苗321万尾,对虾苗1776万尾,鲎2815只。多年来,我市的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有淡水品种的亲鳗鲡、四大家鱼、毛蟹等放流于韩江、练江和榕江等淡水水域,也有海水品种的对虾、优质海水鱼苗、贝类等放流于汕头沿海海域。其中,西施舌、红肉蓝蛤这些以前在我市数量极少的品种,人工增殖后已成为贝类拳头产品。多年来久未见到的鲸和海豚也频频重现我市海域。
人工鱼礁构筑“蓝色牧场”
“这些人工鱼礁由钢筋、水泥搭建而成,约有两人多高的正方体表面有许多空隙,每个重约10吨,给喜欢栖息在岩礁之间的恋礁性鱼类建造了一个可以安居的‘水泥屋’”,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从2002年便开始筹建“海洋牧场”,目前,我市人工鱼礁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共制作礁体4098个,已3802个礁体投放于大海,吸引了鱼儿前往“聚居”。今后,我市加快人工鱼礁建设进度,潮阳区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完成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建设,南澳县抓紧开展第二期礁区建设,濠江区尽快对制作完成的礁体进行验收。目前,我市已建成的人工鱼礁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产生一定的聚鱼效应,一些喜欢栖息在岩礁之间的恋礁性鱼类以此为“家”,海区的物种资源也逐渐恢复。近年来,我市每年的增殖放流都重点选择在人工鱼礁区进行。根据不同礁区的资源与水质环境特点,投放不同的品种资源及进行名优特稀品种的繁殖,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然保护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南澳赤屿东南海域中国龙虾和锦绣龙虾、平屿西南侧海域南方鲎、莱芜中华白海豚、莱芜中国龙虾、濠江企望湾南方鲎……近年来,我市还全面推进和加快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东山-南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区”、“广东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莱芜中华白海豚(市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和示范项目建设,加大宣传和专项执法管理力度,加强保护区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监测。目前,我市已建海洋自然保护区11个,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
水质良好贝类可放心吃
据悉,我市大部分海域水质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一、二类标准,主要的鱼、虾、藻类养殖区海水符合海水增养殖用水要求。南澳县、濠江区和潮南区外盐度高于30的海域水质良好。2007年监测结果显示,在我市拥有多个水质良好的海水泳场,如南澳青澳湾泳场、南澳钱澳湾泳场、中信度假村泳场等。去年,海洋部门对我市汕头港内、广澳湾贝类养殖区生产的太平洋牡蛎(即“水生”)、南澳深澳贝类养殖区的翡翠贻贝(即“淡菜”)、太平洋牡蛎和南澳竹栖湾的华贵节孔扇贝进行抽样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市海洋贝类质量总体良好。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