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养护管理是提高种植成活率和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园林的树木养护管理,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俗语说“三分种植、七分养护”,就是对养护重要性的贴切评价。
1.常规养护
1.1灌溉排涝
水是树木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若树木短期水分亏缺,会造成“临时性萎蔫”,表现为树叶下垂、萎蔫等现象,如果能及时补充水分,树叶就会恢复过来,而长期缺水,超过树木所能忍耐的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萎蔫”,即缺水死亡。因此在养护管理中,应随时观察土壤干旱程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确保苗木生产必需的含水量。看天、看地、看树掌握灌水的程序,避免出现结块、冲蚀、植物松动、根部外露现象,如有则应及时修整;大规格苗木还应根据情况采用树干、叶面喷水的措施进行抗旱养护。若树木衰弱或长势不佳的可浇灌稀释的活力素。
水是树木生命的基础,但水分太多,会使土壤中空气减少,根系呼吸受阻,严重的还会使根系窒息,腐烂死亡。因此除了在种植施工时作好排水沟外,养护中更要作好排水防涝工作。常用的救急排涝方法有: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
1.2中耕除草
杂草丛生影响观瞻,且会与树木争夺水分、养分,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新种的乔灌木。因此及时除草、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对苗木生长很重要。
1.3施肥
宜根据土壤状况,树木生长需要,及时补充树木生长所需氮肥,开花结果所需的磷、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施肥追肥的方法有:土壤施肥和根外施肥两种。
春季施肥加速返青,早秋施肥延长绿色期,生长期内根据树木生长情况追肥。基肥可采用沟施、穴施、放射状沟施的办法。行道树施肥可采用钢钎打洞后灌肥。追肥一般采用撒施的办法,但注意浓度不能高,施后及时浇水,最好于早晚撒施。根外施肥主要用于防治树木的“缺素症”,如垂柳、香樟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等。将无机肥料配成溶液用喷雾器喷洒在叶片、花、果、幼嫩组织上,特别是叶片背面,但注意深度,宁低勿高,最好选无风的停晚喷洒。
植物活力素(根部浇灌液、树杆注入液等)对树木衰弱、生长势不强等现象有较好的作用,且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1.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改造树木的形态结构,调节平衡树势,调节营养生长,提高树木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整形修剪分为休眠期修剪(冬剪)和生长期修剪。休眠期修剪可增强树木顶端优势,减少分枝,促进营养生长;生长期修剪则对生长有促进作用。整形修剪的形式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分枝习性而有所不同。
1.4.1乔木
顶端强的树种应尽量保护中央领导枝,若领导枝枯死折断,应于领导枝上部选一强的侧生嫩枝,扶直,培养成新领导枝。如雪松等。对广玉兰等中心组织强的树种,可采用主干分层形。顶端优势弱的树种,如香樟等采用多主枝圆头形。
1.4.2灌木:
绿篱类下部主干明显、上部丛生的可通过不断短截,使之形成密枝。观花类灌木多在休眠期修剪,修剪时侧枝与侧枝间留有一定空间,以便形成更多花芽。
乔木大枝修剪时应注意剪口的度,有条件的可用伤口涂补剂封口,促进伤口愈合。
1.5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要防早、治小、除了要慎重对待,科学防治,同时保护环境,减少农药污染。
2.特别养护
2.1防风防汛
大风来临前要将树冠适当抽稀、疏枝;支撑加固;地势低、易积水处开排水沟;对风口外的大树重点加固。
发生水涝,可贴近土球边用钢钎打洞,使水渗入地下。
2.2防寒防冻、防日灼
凡不耐旱的树种,栽植后都应将主干和主枝涂白或喷白,以防树皮晒裂。在土球表面覆盖树皮或草帘,对树干绕绳或包扎麻片。
2.3及时处理衰弱树木。
树叶只是苗木衰弱的表现。传统上极其重视叶面衰弱,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截枝截干。但根据实践情况,如果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查看根系是否腐烂??可用锹在土球边打洞,洞的深度以土球底部为宜,若有腐烂现象立即修剪,以创面没有腐烂点为准。之后用表层农田土重新种植。用100倍稀释液的活力素浇灌根部,必要时可同时用树杆注入液,会明显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2.4伐、挖死树,并做好记录。
由于树木衰老、病虫侵袭、机械损伤、人为破坏,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一些树木死亡。对那些已无可挽救,也无保留必要的树木,应在尚未完全死亡之前,尽早伐挖。即能避免树木对造价、交通、建筑、电线及其他设施带来危害,减少病虫潜伏与蔓延,又能增加可利用木材。伐前应调查其死亡原因,观察四周环境,做好伐挖记录。
2.5树木倾斜及时扶正加固。
2.6洗尘。由于空气污染,裸露地面尘土飞扬等原因,树木的枝叶上多覆有烟尘,堵塞气孔,影响光合作用,在无雨少雨季节应定期喷水冲洗,酷热天气,应早晨或停晚进行。
2.7看管、巡查。
为了保护树木、免遭或少受人为破坏。一些重点绿地应设置看管和巡视的工作人员,如吸收退休工人参加等。
结语:
由于园林树木栽植工程受到季节的限制,树木的种植施工时间短,而施工以后随之而来的则是经常而长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为达到园林树木理想的景观效果,因此,园林工程树木的养护管理在园林施工当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