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红斑病
芍药红斑病又称芍药褐斑病,是栽培芍药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由枝孢霉菌引起,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条、果壳等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传播到刚萌发的新叶上,当温度达20℃以上时,孢子开始萌发,引起初次浸染。一般下部叶片最先感病,感病叶片初期在叶背出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直径3毫米至15毫米左右的紫褐色近圆形的小斑,边缘不明显。叶片正面病斑上有不明显淡褐色轮纹,病斑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叶片常破碎。病斑在叶缘时可致叶片扭曲。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病部背面会出现墨绿色霉层,当病害浸染茎时,在茎上出现紫褐色长圆形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中间开裂并下陷,严重时也可相连成片。
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栽植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3.开花前喷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至600倍。
4.发病初期,可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1次,连续喷4至5次。
芍药炭疽病
由牡丹炭疽病菌引起,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危害。叶部病斑初为长圆形,后略呈下陷,数日后扩大成黑褐色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发粘的孢子堆,为病菌分生孢子和胶质的混合物。严重时病叶下垂,茎上的病斑与叶上产生的相似,严重时会引起折倒,7至8月份病害明显。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防止再次侵染。
2.药剂防治最好在发病初期,喷施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每7至10天喷一次,连喷4至5次,雨后补喷。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