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牡丹产业化一路蹒跚始迎希望

http://www.chla.com.cn 2009-06-22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谭川江 发表评论(0)

  在数年规模扩张的同时,牡丹产业链各个环节持续积累力量、蓄势待发;菏泽和洛阳两地政府开始调整发展思路,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牡丹产业化这些年来一直是挂在业内人士嘴边的口头禅。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洛阳牡丹盆花也进入奥运会场馆。然而,这些机遇并没有给国内牡丹产业带来多少改观,国内牡丹生产者依旧惨淡经营。牡丹产业化到底怎么了?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面临产业化的尴尬局面又是如何调整的?

  一味上量 低质产品充斥市场

  目前国内牡丹生产绝大多数集中在菏泽和洛阳两地。近年来,为了扩大牡丹的种植面积,两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牡丹。在洛阳,贷款贴息、建园补助等措施使得洛阳牡丹种植面积持续数年以每年近2000亩的速度递增,目前达1.6万亩;而菏泽自成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出台土地返租倒包政策后,牡丹种植面积更是飞速发展,已突破10万亩,其中仅种植牡丹的专业村就达三十多个。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牡丹产业化的道路未见清晰,反倒更为迷茫。

  作为牡丹生产的主力军,菏泽、洛阳两地的农户生产出来的盆花和切花没有标准,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形象。2002年、2003年,洛阳市号召周边农民种植牡丹,做大做强,并为此出台扶持政策,当年就发展7000多亩,相当于过去十多年总和。但是,很多不懂行的人都投入到牡丹种植中,种植的品种、档次普遍较低,3年过后牡丹开花,期待中的产业化热潮却并未出现,牡丹苗反而销售困难。

  春节的催花牡丹,低质化情况更严重。为了鼓励农户积极生产,洛阳对前往外地建催花圃、搞花展、盆花销售等活动都有资金扶持,这虽然刺激了春节催花牡丹的销售,但对于整体质量的提升并无作用。洛阳2009年春节期间催花牡丹上市量达30余万盆,菏泽市2008年年宵催花牡丹达200多万盆。但遗憾的是,春节上市的高质量催花牡丹仍然特别稀少。农户依然沿袭地栽-上盆-催花的传统模式,催出的牡丹远远达不到春季四五月份自然开花时的牡丹品质,价格根本上不去,每盆也就四五十元,难窥高档年宵花市场。

  没有利润,科技研发无从谈起,生产者却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洛阳天盛盆养牡丹是国内盆栽牡丹做得较好的企业之一,其催花牡丹批发价能达100元至150元,市场零售价300元以上。总经理张松峰说,这得益于多了15个月左右的盆养阶段,即从地里起苗后,还要在盆里养15个月左右,根系更加健壮,花的品质和形态近于完美。他说,由于费时费工,普通农户绝不可能多做这15个月的养殖。

  科研偏微观 产研结合太少

  众所周知,花卉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工厂化步骤不可或缺。虽然牡丹的组培非常困难,但工厂化生产却不难。然而,工厂化迟迟不见踪迹。

  张松峰介绍,一亩地能产牡丹小苗1万株,两三年后分栽可达五六万株,完全可以满足工厂化生产的要求。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栽培模式没有突破。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会长王莲英认为,现在牡丹的栽培技术主要掌握在农民手上,但他们不会进行改变栽培模式的尝试,而科研人员却大多没有介入生产中看似“简单”的环节。目前仅在北京就有很多科研人员研究牡丹,但基本都集中于分子方面的研究,比如转基因、组培等方面,关注生产的很少。她说,其实诸如容器栽培、穴盘育苗等种植方式都完全可以先行试验,以便找出最优的生产方式。但主要着眼于论文,科研人员不愿在生产环节投入精力。

  除此之外,牡丹品种研发与国外相比也很落后。目前国内盆栽、切花的专用品种太少,大部分采用大田栽培品种,表现难以出众。据神州牡丹园负责人付正林介绍,日本的牡丹产业发达,在荷兰市场上,同是两分枝的牡丹售价是中国产品的2倍以上,主要是因为其产业化的每个环节都很完整。品种方面,白的雪白,黄的纯正,每个品种动辄数万棵,但国内纯色品种不多,且种植量往往几百棵都不到。基质方面,日本也先进许多。菏泽市文学园艺场负责人闫广华长期从事种苗出口,据他介绍,日本出口牡丹种苗都用水苔为基质,不但重量轻,而且保水性能优秀。但国内却没人做这方面的研发。菏泽曹州牡丹园副总经理王汝昌介绍,国内市场没有人研究牡丹专用基质,其实即便有了也难以应用。如果把栽培基质全部换成陶粒、珍珠岩等,成本将提高三四倍,再加上加温等费用,以目前年宵每盆四五十元的批发价,肯定会入不敷出。

  另外,牡丹周年化生产受限严重。一方面,由于牡丹是胚根、胚芽双休眠,在夏天反季节生产必须进行30至50天的冷处理以打破休眠,要将牡丹苗分批放入冷库。这样一来成本非常高,一盆牡丹从生产到出花要100元以上,但目前牡丹批发价只是成本的一半;另一方面,市场推广进展甚微。王莲英认为,反季节栽培牡丹的市场不是很大,因为传统的习惯就是在5月和年宵观赏牡丹,要改变这个观念需要时间。

  谁来做推广工作?大企业稀少,散户种植者数量庞大,却无力推广。所以,一些有望打破季节性消费困局的项目,如案头牡丹、切花牡丹长期含苞不发。牡丹盆花切花质量一直没有本质提升,目前只能在外包装上做一些改进,比如采用彩色包装纸、彩盆,将栽培基质换成通透性更好的轻质盆土。

  前景有望 政企研思路转变

  显然,这些年来,在牡丹的发展过程中,种植地各级政府的推动作用举足轻重。鉴于目前的状况,两地政府也开始调整,在新的扶持政策中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也让人看到了牡丹产业化的希望。

  据洛阳牡丹开发办公室负责人金志伟介绍,办公室下一步工作是重点扶持邙山花木种苗场、花木公司、先农公司、正林公司等牡丹生产的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牡丹标准化种植基地,并给予资金支持,以促使牡丹质量的提高。据悉,新建的基地分为嫁接苗、分株苗、出口种苗、盆栽牡丹、花展牡丹种苗5大类,更为专业,不像以前混作一团。另外,政府还将建设冬季牡丹催花规范基地。基地配备高档日光大棚,配置喷灌、滴灌、植物生长灯,统一提供专用催花基质、容器、花肥、激素等催花物品。

  菏泽政府也不惜投入资金积极培育大公司。今年投资1.2亿元改造曹州牡丹园,提高其园内各生产环节的标准程度。另外,牡丹干花、牡丹油等深加工的投入力度也会加大。

  企业和科研单位也开始变得更为专业。张松峰目前正在研究牡丹无土栽培基质,其牡丹从种苗生产到催花所有环节均在大棚中,施肥、浇水都按照规模化生产进行。他说,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才能改变目前牡丹低质量的形象。他还建议,应该强化分工合作,菏泽地区是沙质土壤,种苗生长速度快,企业应优先考虑种苗生产,不仅供国内,还可以出口;洛阳在催花上有优势,可以下功夫生产催花苗,直至发展到商品花出口。

  今年,北京林业大学推出大量牡丹新品种,弥补了目前国内栽培品种花色的一些缺憾,而王莲英的牡丹秋季露地二次开花项目也已验收,对牡丹反季节栽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她建议,除了以上生产模式的改变外,还应将切花、盆花、庭院栽培的品种分开,每个体系有专业的配套技术;科研单位应更多介入生产环节,帮助农户进行生产技术改进。

分享到:
编辑: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