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簪卖断货了。”“我想采购玉簪,去哪买?”“现在哪些玉簪品种前景好?”提到玉簪,从东北到江南,从西部到华东,不少苗圃老板都兴致勃勃。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品种多样性的发展,宿根地被植物用量逐年增加。考虑到抗性突出、管理容易、病虫害少等诸多优点,百合科玉簪属植物持续热销,引人关注。在其日常生产和应用的诸多环节中,品种、光线、搭配成为玉簪应用的关注点,这里略作解读,以飨读者。
关键词:品种
“在国外,每年宿根植物中销量最大的就是玉簪属植物。”宿根植物圈内一位资深人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究其原因,丰富的品种肯定是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将玉簪属植物统称为玉簪并不妥当。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命名的玉簪属园艺栽培品种已突破4000个,且每年还在不断推出新的优良品种。
北京植物园新优植物种苗中心是国内玉簪属植物引种方面的佼佼者,其从国内外引种的品种数量已超过400种。该中心工程师刘东焕正在进行玉簪品种驯化选育的相关课题,在她的实验田,记者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玉簪,迷你的、大叶的、绿叶的、彩叶的……“这里不少都是从美国、英国、比利时等欧美国家引种的,以彩叶和新优品种为主。”
据刘东焕介绍,玉簪分类的依据较多。既可以按照叶色分为绿叶、黄叶、蓝叶、彩叶型,又可以按照植株高度分为大、中、小、微型,也可以按照株形分为直立、圆拱、匍匐型。当然,也可以按照白、紫两种花色区分。
从各地销售现状看,目前国内玉簪园艺品种数量颇少,常用基本只有白花玉簪、东北玉簪、紫萼玉簪等几个国产种和‘法兰西’等少数几个引进品种。“很多工程方来采购的时候,清单上往往只标注‘玉簪’,没有园艺品种名。”北京环美绿源苗木公司总经理王光明的这番话颇有代表性,“我的苗圃中有23个品种,不同品种的价格肯定有高低之差,采购时不要求具体品种使得目前市场较为混乱。”
设计方、施工方等使用源头的“品种意识”建立无疑尚需时日,这导致市面出售的品种、价格形成混乱之局。因此,专家建议,想采购到纯正的品种,应该到国内外正规的引种单位购买,防止混淆。另外,如果采用播种繁殖,避免在播种过程中将种子混淆也很重要。
关键词:光线
对玉簪这类耐阴地被植物而言,光线是影响其长势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人以为越阴越好,其实不然。如果光照过弱,既会影响分芽系数,也会使花期延后、花量减少。一般来讲,彩叶类玉簪所需光照应强些,否则叶片会逐渐转绿,而蓝叶类玉簪耐阴性则极强。由此不难看出不同品种对光线的需求有所区别。“应该根据苗圃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玉簪品种。”北京花木公司通县基地负责人丁亮有着多年种植玉簪属植物的经验。
“焦边”是玉簪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在强光照射下整个叶片或局部都会出现干枯发黄的现象,重者会引发日灼病。“焦边主要同品种与光照强度有关。”根据刘东焕的经验,如果出现焦边,可将叶片整片摘去,以防止出现病毒性病害和相关虫害。
同样是在刘东焕的试验田,可以看到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下种植的玉簪。“我正在进行光照对比试验,遮光度分别为50%、75%、90%和全光照,根据观察,大多数品种在75%表现较好。”刘东焕介绍道。
刘东焕表示,为了防止强光和高温带来的交叉胁迫,一般在四五月份搭设遮阳网为宜。“如果没有及时搭建遮阳网,及时浇水也对防止焦边有益。”丁亮告诉记者,“不过浇水时需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出现积水,不然会烂根。”
在王光明的苗圃,由于他生产了大量乔木,因此并没有搭建遮阳网,而是将玉簪栽在了林下,散射光条件下其长势良好。根据他的经验,一般会将玉簪种植在乔木的东边和北边,这样可以保证玉簪的西边和南边均有乔木遮阴。“太阳东升西落,上午太阳在东,光线较弱,对玉簪的生产无害而有利。而从南边和西边照射的阳光较强,应该通过乔木遮阴,避免玉簪焦边。这种半阴半阳的环境很适合玉簪。”王光明说道。
关键词:搭配
搭配,说白了就是如何应用。玉簪叶片娇莹,花苞似簪,色白如玉,清香宜人,在中国古典庭园中,便已是重要花卉之一。现代庭园,多将其配植于林下草地、岩石园、树干四周或建筑物阴面,这与其耐阴的特性息息相关。因玉簪花夜间开放,也是夜花园中不可缺少的花卉。
就使用而言,既可以三两成丛点缀于花境中,也可以大片丛植于林下,或与灌木搭配。在环美绿源的基地,一堆冠幅1.3米的玉簪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一堆儿差不多有100个芽,从2002年引进长至现在,从没有分过株。”王光明颇为得意。很明显,这样一堆儿玉簪完全可以单独成景。
考虑到其较强的耐寒性、耐热性,在立交桥下美化环境的重任也可以交给它。此外,优良的观赏型、耐阴性又使其具备了进入家庭的可能,未来其在盆栽市场应该有所作为。“有些品种的叶片是很好的切叶材料。”曾用玉簪叶为奥运捧花“红红火火”提供材料的王光明早已看到了玉簪的另一市场。
当然,玉簪从分芽开始长至具备该品种的明显特性所需时间也不短,属于宿根植物中的慢生品种。一般而言,小植株品种要2年至3年,大植株品种则要4年至5年,甚至更长。因此,种植者也要多一份耐心。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