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建工集团看 现代"鲁班"如何转型
从上海建工集团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现代鲁班”不应是仅会造房子的“工匠”,更应精通前期策划、设计、咨询、施工、采购等全过程服务,这是国际的经验,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日前,由上海建工集团实施施工总承包的全球最高的摩天轮―――北京朝天轮项目正式动工。
今年以来,在全球225家最大建筑承包商排名中名列第30位的上海建工集团,加大了拓展外省市和海外市场的力度。预计年内,其海外和外省市新签合同额将达到150亿元以上,占到总额的近三成。与此同时,继续参与上海高速公路、地铁车站、高架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营,房地产开发业务也日渐红火,旗下的“建工房产”已成为上海十大房产开发商之一。
眼下,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轨道交通建设快马加鞭,上海建工的本埠施工业务已经排得满满当当,为什么还要费力拓展新的领域?显然是在为“世博后”以及更长远的未来发展作准备。
国有还是民营
建筑施工企业曾经是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几乎每个省份或大城市,都有一个大型的地方性建工集团,如上海有上海建工,北京有北京建工,还有湖北建工、武汉建工等。这些地方性的建工集团,承接着当地主要的标志性建筑和大型项目。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的建筑行业已经是个完全竞争行业,各路民营施工大军迅速崛起,其中有一些已经发展壮大,并成为极具竞争实力的大型施工企业,如“舜杰建设”、“龙元建设”等。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给传统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近几年来,不少国有建筑集团的子公司纷纷改制,陆续成为民营或民营控股企业。
这无疑给尚未改制的大型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尽管像上海建工这样的企业,仍然维持了国有的性质,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海建工针对国有建筑企业原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弊病,展开了一系列的产权改革措施。其中动作最大的,当是把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采取了一系列“精干削枝、剥离改制”的举措。上海建工让一大批与主业弱相关的劳务型企业独立走向市场,使企业更精干;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类人才集聚,以凸现技术和管理优势,还将旗下的优势企业进行整合,成功实现了“上海建工”股票上市。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企业的活力增强了:虽然近年来上海建工在上海建筑市场的占有率在20%左右,但重大工程、标志性工程的占有率始终在50%以上,卢浦大桥、磁浮列车、浦东机场、铁路南站……只要是你想得到的标志性工程,几乎都出自“上海建工”之手。
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认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通过实现产权的多元化,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体说来,在实施产权改革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体现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应控股或相对控股,而对于那些非主营业务或是弱相关的业务和企业,则不再控股,只是参股甚至完全退出。通过不同的资产联系,改变原来国有企业包袱大、负担重的弊端。可见,衡量一个建筑企业的实力,国有还是民营,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企业的经营机制能否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核心竞争力何来
连日来,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试演出了一系列精彩剧目,和这些剧目一起被津津乐道的,还有着国家大剧院酷似巨型蛋壳的“中国第一大穹顶”。当初为了安装这个高难度的“蛋壳”,国家大剧院在各地“现代鲁班”中招标选秀,最终上海建工一举拿下中标书。610米高的广州电视塔、江苏第一高楼南京紫峰大厦、青岛大剧院……这些正在建设中的各地标志性建筑,都是由上海建工承建的。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在当地都有地方性建筑企业的情况下,这些标志性建筑凭什么花落上海建工?恐怕还是该归结于上海建工在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等方面,拥有着领先的技术优势。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在残酷的招投标过程中脱颖而出,关键还是得靠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大型施工企业,不仅要拥有别人没有的技术,而且在技术的集成配套能力上也要强过别人。
近年来,上海建工集团通过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铁路上海南站、磁浮列车线、浦东机场、卢浦大桥等工程的“实战演习”,大走科技创新之路,逐步形成了超高层建筑施工体系、高性能混凝土、磁浮列车线、大型桥梁、大型钢结构吊装、地下空间开发等六大成套技术体系。这些成套技术体系有着最前沿的技术支撑,如环球金融中心自主研发出的整体自升钢平台脚手模板体系,解决了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核心难题,今后各种结构形式的超高层建筑,都可以用这套体系形成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能对各种专业技术进行大集成,如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铁路上海南站工程,2/3的建筑面积在“地下”做文章,上海建工将施工领域现有的地下开发技术进行大集成,为以后上海大规模的地下空间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参与市场竞争自然更有底气。
向“交钥匙”迈进
国际上,知名的大型建筑企业尽管“各有所专”,有的主攻工业建筑,有的擅长于通讯领域的建筑,但有一个特点是共有的,就是能否为客户提供包括前期策划、设计、咨询、采购、施工等全方位的服务,国外更是有大量“交钥匙”工程,即客户只需和一家建筑企业签约,所有的事情统统由建筑企业搞定,届时只要向建筑企业拿钥匙入驻即可。
反观我国的建筑企业,所谓的竞争基本上还仅停留在建筑施工一个环节,大量企业被低价竞争搞得精疲力尽,创利空间越来越小。如果走不出这个竞争怪圈,不仅企业自身无从发展,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毫无益处。因此,有远见的建筑企业,必然需要努力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工程总承包能力。
据蒋志权介绍,上海建工正从纵横两方面延伸产业链。纵向,由建筑施工承包向工程前期策划、设计、采购等领域拓展,特别是通过投融资等相关高附加值产业多元发展,实现承包商身份向投资商兼承包商身份的转变;横向,从传统的房屋建筑向土木、市政基础设施、能源、环保等“大建设”领域全方位拓展,通过资产重组,对产业链相邻或相补的企业进行兼并、收购,主动争取和发展真正属于国际先进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看来,“现代鲁班”不应是仅会造房子的“工匠”,更应精通前期策划、设计、咨询、采购等全过程服务,这是国际的经验,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当然,也不是所有想做大做强的建筑企业,都只有走承建“交钥匙”工程一条路,瞄准建筑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做精做专,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日前,亚洲吊车租赁业“老大”―――新加坡达丰控股集团正式并购已经完成民营化改制的江苏中核华兴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重新组建的中核华兴达丰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将专攻塔吊租赁高端市场,一心一意走好专业化道路。在建筑施工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类似的市场手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大量专业化公司加上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将构成一个更为成熟的建筑市场。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