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虽美 养护不易
花境近年在我国城市园林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国内建成花境在养护方面的欠缺,尤其是市政绿化中的花境管理甚为粗放,使得人们预期的花境景观效果大打折扣。于是,低成本养护成为国内很多花境建设者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国外以私家庭院为主应用的花境如想在国内市政园林铺开,必须在植物选择、配置方法、养护管理等方面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新路子。营建一个低成本维护的花境是否可行,如何实现?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上海上房园艺公司总经理黄建荣及北京植物园花卉中心主任魏钰,他们分别在南北两地的花境营建中进行了大量实践。
低成本维护是发展必然
在欧美发达国家,花境的应用集中在私家庭院以及精品公园的重要地段,一年四季都能维持极佳的观赏效果,不过其养护管理较为精细,成本偏高。如果把这类花境的营建模式照搬到国内,即使刚建成时花境的景观效果尚好,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一团糟,这样失败的花境案例在国内并不是少数。总结多年来在国内推广花境的实践,黄建荣指出,花境要想维持好的景观,养护措施一定要跟得上,比如鼠尾草、紫菀等宿根花卉修剪后能促进二次开花,剪与不剪的景观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精细养护在国内目前的绿化投入水平下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地产项目也很难做到,因此在营建花境时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养护水平和成本。能否营建出低成本维护的花境关乎到花境在国内未来的发展,不是是否可行的问题,而是必须可行、必须探索的方向。
以北京植物园为试验田,在北方致力于推广花境的魏钰认为,低养护花境是城市园林中花境应用的发展方向,在当前国内大力倡导节约型园林的形势下,相对于花带、色带等造景方式,花境不仅景观更为自然美丽,生态效益更加突出,而且营建和养护成本也相对低些。在今后的实践中,如能选择适宜的植物、合理地进行配置,同时采用一些先进、实用的养护新技术、新机械、新产品,利用生态技术开展植物保护,就能大力提高养护效率,减少人工和资源的使用,完全可实现优美花境的低成本维护。
营建技术急需提高
花境模拟的是自然环境下植物交错生长的状态,如果设计师不仅能够得自然群落之形似,而且能够神似,实现植物间的友好互作,就可以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少的资金投入,为城市绿化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和景观效果。可惜,现实中具备这种能力的花境设计师太少了,直接影响着国内花境营建的整体水平以及低养护花境的实践和推广。国内很多设计师设计花境时太过随意,不是所用的植物不适合该地区气候条件,给养护管理造成很大麻烦,就是植物配置不甚合理,相互之间产生化感抑制作用令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导致成本大大提高。
自然界中的植物不仅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形态特征之分,更有喜阴喜阳、耐水湿耐干旱、喜酸喜碱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设计师在选择植物时如果不尊重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植物就生长不好甚至不能生长,花境的效果就无从谈起。魏钰强调设计师首先要尊重的就是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要根据花境设置的地点、气候条件和小环境状况来选择适宜的植物,可适当加大乡土植物以及耐旱、节水植物的应用比例,如在北京地区可以选择金鸡菊、松果菊、金光菊、荆芥、景天、百日草、皇帝菊、莸、醉鱼草等观赏性好且易于管理的品种。
黄建荣认为花境中多采用灌木是实现低养护的可行方案。由于灌木是极其丰富的植物类型,开花的、观果的、色叶的以及常绿的,而且适于造型,如果设计合理,再搭配一些宿根植物,完全可形成富于变化的四季景观,还可克服宿根及一二年生草花为主体的花境冬季干枯的萧条景观。如上海世博公园内的花境,由于配置了花叶香桃木、彩叶杞柳、紫珠、木芙蓉等大批灌木,即使是花期已过的深秋,那一串串迷人的紫珠和大片的芙蓉花仍然可观可赏。
为降低维护成本,减少拔草、浇水等养护管理的工作量是重要一环。北京植物园这几年尝试应用了不同类型的覆盖物铺放在裸露的土壤表面,如粉碎的树皮和树枝、落叶、松针等,均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加强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手段来防控有害生物,实现园林病虫害的自控和自净,减少化学农药的消耗,不仅降低维护成本而且环保。魏钰说,花境本身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吸引不同的昆虫、鸟类,特别是可以增加大量的中性昆虫,从而为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提供充足食源,可明显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日后可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模拟自然环境下交错生长植物的花境。 靳文东 供图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