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圆明园文化遗产巡回展 首披四劫经历(图)

http://www.chla.com.cn 2010-11-18 来源:新华网 作者:顾烨 发表评论(0)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圆明园文物。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圆明园文物。

  当日,作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珍爱和平共创和谐”圆明园?静海寺历史记忆联合展览在南京静海寺纪念馆开展。展览展出了圆明园部分出土文物、修复文物以及圆明园300年历史文化图片,同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地,静海寺纪念馆推出了“近代不平等条约史料展”。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圆明园文物。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圆明园文物。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圆明园文物。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圆明园文物。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圆明园文物。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圆明园文物。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1月16日,一名外国观众在参观圆明园琉璃建筑构件等文物。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11月16日,一名外国观众在参观圆明园琉璃建筑构件等文物。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11月16日,南京市民在参观圆明园出土铜壶。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11月16日,南京市民在参观圆明园出土铜壶。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11月16日,一批外国观众在展台前参观圆明园琉璃建筑构件。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11月16日,一批外国观众在展台前参观圆明园琉璃建筑构件。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复制品。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11月16日,观众在观看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复制品。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即使在罹劫150年周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圆明园遗址依然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鲜为人知的是,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人类文化遗产在历史上曾历经“火”、“木”、“石”、“土”四次劫难。

  16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江苏省南京市静安寺纪念馆举办“圆明园文化遗产全国巡回展”,用以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巡回展用生肖兽首等150件圆明园受损修复文物、大约50幅图片首次向公众揭秘圆明园遭遇“四劫”的历史。

  1860年英法联军的“火劫”是圆明园灾难的开端。珍贵文物遭抢夺、绝大多数建筑被烧毁,但山形水系并未被破坏,方壶胜景、蓬岛瑶台等多处水中景观还相当完整。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圆明园经历了“木劫”。园中太监勾结土匪、地痞,拆除建筑木料、砍伐大量古树。躲过英法联军洗劫的幸存建筑物被拆毁,但山形水系幸存。

  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官僚、政客、民间人士乘机对圆明园的石料肆意取用,圆明园遭遇“石劫”。园中石刻文物被拆运到各地,南京静海寺的露陈墩、钟山风景区谭延?墓前的牡丹花坛都是圆明园文物。

  民国年间至新中国建国后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幸存的圆明园山形水系遭到“土劫”。农民曾住进圆明园,为发展生产、建造房屋,他们挖山取土。八十年代初,2000多户人家住在有耕地、工厂、打靶场的圆明园里。至此,整个山形水系被破坏。

  后经多年努力,中国政府收回了原属圆明三园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使用权,园内全部住户和绝大部分驻园单位迁出。2000年,《圆明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说,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圆明园遗址进行积极抢救、妥善保护、科学整修和有效利用,可挖掘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园林价值,发扬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经过清朝帝王150余年经营,这座占地352公顷的大型皇家宫苑收藏了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成为世界文明的奇迹,被誉为“万园之园”。

分享到:
编辑:零度
有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