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产中冬季的防寒工作很重要,“防寒”重在一个防字。“防”可以从两大方面着手,一为选育抗寒性的品种,二为利用人工设施加强保温工作,本文主要谈第二个方面即人工保护防寒抗寒工作。第一步:抗寒锻炼:目的是提高花卉自身的抗寒力,即使是品种自身抗寒性很强,但如果未进行过抗寒锻炼,它对寒潮的抵抗性还是很弱的。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抗寒性品种的花卉也会在突然的寒潮下发生寒害的原因。
在花卉生产中,抗寒锻炼一般在秋末冬初进行。主要是通过减缓花卉长势,减少细胞中的自由水分含量,尽量多储存有机质,从而提高抗寒力。具体操作是:加强光照,控制浇水,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延迟使用保护设施等。在秋末冬初一般花卉(包括耐阴花卉)都应在全日照下,加强光和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为过冬打下物质基础。在水分控制方面,不仅要控制浇水量,而且要逐步减少浇水的次数、浇水的时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以浇湿为限(即刚湿透盆为宜)浇湿与浇透的区别是:浇透是大水浇到盆底出水为“透”,浇湿是慢水缓浇让水分渗入盆土使土潮湿。浇水的时间也很重要,在上午9点—10点最适,下午一般不浇,因为上午9一10点水温与盆土温度相近,这样不会因浇水而骤然降低盆土温度,有利于根系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下生长发育,另一方面9一10点浇水`可以保证叶片表面干燥,这不仅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还可以防止叶片因太湿而烂叶。施用磷钾肥或有机物的原因是磷钾肥的肥效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的强壮性等。
尽量延迟使用保温增温设备是花卉防寒抗寒锻炼工作的一个重点,有的花卉生产者或爱好者对花卉“爱护有加”早早的把花卉保护起来,以为可防万无一失,其实对花卉而言是“害”不是“爱”,因为这会降低花卉的抗寒力,使它在保护措施都用上后在更严峻的寒冷下“败下阵来”正确的作法是时常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温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秋末冬初的寒潮一般维持时间较短(三天左右),寒潮过后应减少保护。总之,以上工作都是加强自身花卉抗寒力而言的。
合理改善花卉生产的外界条件,给花卉制造合适的小环境,也是防寒工作的另一方面。
花卉越冬的小环境即利用设施加强保温、增温,同时注意调节湿度。湿度分为空气湿度和土壤(根系)湿度。冬季保护地内往往为求保温而密封,由于大棚地面蒸发水分,使棚室内水汽弥漫,如果不及时调节易使水汽凝于棚壁和叶面,壁上的水珠滴到盆花上,花卉株叶易烂根,或生病。降低湿度的方法较多,一般常用及时打开换气口,还可向地面及叶面洒些干燥的草木灰,甚至可以向地面洒生石灰,若有换气扇也可打开10分中左右,需注意的是换气时要观察风向,应选背风方向,高度在60厘米左右,否则会造成过堂风危害。
有人也许会有异意,认为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大有利于保温,因为水的比热大,冷却时会释放出较多的热量,但是,这是针对露天种植而言的,在保护地生产花卉其盆土或大棚地面最好湿度低点,因为通气不良的棚内湿度不降低不利于防寒。还有棚内湿度要增加容易,要降低难度就较大了。总之,冬季棚室内地表及盆土的湿度要小些,空气湿度自然随之降低,即整体湿度调节以降低为最有利。
如果产生了微冻如何处理呢?首先不要马上搬动,也不能马上移至暖处,在冰冻未除时枝叶摇动会造成永久性不可恢复的伤害,马上移至暖处也不利于植物的生理调节。正确的作法是天若气晴好,则待日出微冰会自行渐消,天若气阴雨则设法降低其空气湿度为主。此外还需准备好保温材料,(如当晚加一层塑料小盆或塑料棚外加盖草包或大棚外侧周围加一圈草包等)以防再次发生冻害。
总而言之,防寒工作重在“防”,“防”要从实际出发,早作好物资准备,从科学出发“防”到点上。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