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步入赏石行列(包括采石、销售、玩石、配座各个领域)的人已达上百万。就广东而言,近七八年来各级市、县先后成立了20 多个赏石群众组织,赏石队伍在不断壮大。
赏石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它可以超越时空,可以跨越民族与国界。赏石能促进社会文明建设,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例如,采石能锻炼身体、磨炼意志;赏石能愉悦精神、陶冶灵性;探讨、切磋石文化能增长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与艺术修养;通过石文化交流还可以广交朋友。
赏石文化溯源
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始于唐代,而对观赏石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则始于宋代。宋代米蒂的“瘦、透、皱、漏”学说是中国第一个独立完整的被广泛认可的观赏石美学思想及评鉴标准,迄今仍是中国观赏石审美理论的基本点。另外,苏轼提出的“石文而丑”和郑板桥的“丑而雄、丑而秀”这些赏石观点也值得借鉴。
随着观赏石行业的发展,石种不断增多,观赏石对象扩大,传统的观赏石美学思想已不完全适用,新的赏石潮流迫切需要新的美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赏石实践活动,诸如对观赏石石种的研究、观赏石命名的研究、观赏石文化的研究等。另外,也要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和其他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使赏石理论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
赏石名称的界定
赏石在中国传统上俗称“石玩”、“供石”、“雅石”、“奇石”等;在日本称“水石”;在南韩称“寿石”;在印尼称“雅石”。
“奇石”之说,重在奇妙,不在奇怪丑陋,不是所有的怪石丑石都能说是美的。奇石之所以奇,主要是指作为我们欣赏对象的石头是大自然的产物,却又有一种令人惊讶、赞叹的不可思议的美,令人啧啧称“奇”。
“雅石”的称谓源于古代把欣赏石之美看作是文人的雅事。尽管“雅”也有美的含义,但当今对石之美的发现与欣赏已走到广大群众之中,再也不是少数文人的雅事、清玩,故称“雅石”已不大合时宜。近几年石界人士把“奇石”、“雅石”统称为“观赏石”,是比较恰当的。
赏石艺术是发现的艺术
赏石艺术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赏石出自天然,不是人为,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欣赏它、认同它。石头具有不受人们制约的天然属性,有别于诗歌、绘画、书法诸艺术。因此,人们对石头甄别、鉴赏的过程,只能是发现的过程,每一块石头的质、色、形及其纹理与风韵,完全靠人们去感知、体悟。
大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美的眼光”。由此推想,石头无处不在,山溪、河床、海滩都蕴藏着千万的顽石,至于哪些值得收藏,完全靠每一个人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除却眼眸的功能,更多的是心境、思维。审美者从奇石与大千世界的内涵外延中感悟着精、气、神和博大精深的哲思理趣。
正因为赏石是发现的艺术,由于人们有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兴趣爱好,所以,收藏的奇石也会有所有同。有人偏爱黄腊石,有人喜欢灵碧石,有人钟情雨花石,有人爱好戈壁石,也有人专门收藏大化石或彩陶石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是按石种收藏,还是按石形收藏,都应有一个统一标准,即石头无论大小,都应以“瘦、透、皱、漏、质、色、形、纹”这八字评石标准来衡量石头的优劣。在采挖、选购石头时,要注意赏石的完美无缺及是否出自天然,这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赏石爱好者都要具有识别石头好坏的眼力。由于赏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单凭个人的小聪明与一知半解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赏石专家的。在收藏石头的过程中,多问、多看、多学、多实践,自然就能在观赏石领域不断提高。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