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来到杭州,车在路上行进,越靠近西湖,绿荫越浓,到了南山路,几乎看不到天空了,整条道路是一条拱形的绿色通道,人和车都被浓浓的绿包围着。西湖周边道路的行道树,多是种植了五六十年的大树,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仔细观察,很难找到一棵形态完美的,有些枫杨和法桐甚至只剩下半棵。但是,它们站在一起,守望着城市的历史变迁,让人感觉自然,给人带来舒适,这就是美。我们需要这样的林荫道,需要树和树“手牵手”为我们遮蔽烈日。
尽管行道树对于城市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做了很多年的绿化设计,笔者对于行道树仍有很多无奈。首先是树种选择。从科学的角度讲,做道路绿化设计时,行道树应该是不需要设计的。因为伴随着全国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评比,大部分城市乃至有些县城,都花钱请专家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详尽的调查,厚厚的文本,科学的规划,其中必定有一个分项是关于城市道路绿化的,必定对城市的行道树树种选择及分布作了科学的规划,而设计人员只要在规划的前提下作出选择即可。然而事实上,我所接触的项目中真正能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实施绿化设计方案的少之又少。更普遍的是领导的个人意识做决定:领导喜欢香樟,就用香樟,领导喜欢常绿,就要常绿,还要编一些所谓科学的理论,为领导的个人喜好作支撑。
其次,一条道路几公里,行道树少则几百棵,多则上千棵。城市道路改造时,往往以路面拓宽或者市政管线改造为由,将现有行道树移走。有些人会说,这些树并不是要砍掉,而是移到更合适的地方,科学地加以利用。事实上,对于树木,最科学的利用就是原地保护。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树是依赖根系扎在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分而生长的,移栽会对树木特别是大树,造成很大的伤害,其恢复的速度因各种条件而异,树种、树龄、移植季节、养护措施等,少则一年,多则数年,都不一定能恢复到原来的生长状态。不仅如此,以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城市道路的改造周期是4至6年。依这个“节奏”,树种下去之后刚刚进入旺盛生长状态,就又要被“移栽”。长此以往,人们只能看到道路两旁的大树,而无法享受到浓荫。
所幸的是,近几年苏州高新区道路绿化改造中,原有胸径20厘米至30厘米的行道树得到了很好保护,在道路市政改造方案阶段,就充分考虑保护行道树。道路拓宽时,将原先位于人行道上的树木规划到机非隔离带里,在市政施工开始前,用草绳将树干包裹,提前做好保护工作。
第三,行道树管养不够科学。笔者不禁联想起几个月前苏州闹得沸沸扬扬的法桐风波,十全街、公园路、十梓街上的数百棵法国梧桐在几天之内被修剪得只剩下主干,笔者不想用“光秃秃”来形容这些树,因为这个词带有明显的贬义,而是希望能尽量站在中间立场去表述这件事情。支持方和反对方各执一词,但事实是,法桐已被修剪,争议也枉然,今夏的苏州,又少了几条林荫道。
法国梧桐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行道树树种,在很多年以前,就因为每年一次的飞絮影响人的呼吸道而备受争议。但几十年过去了,上海的法桐还在,南京的法桐还在,杭州的法桐也还在,而苏州法桐的阵地却越来越小。绿化管理部门解释说,对法桐进行重度回缩修剪,不是破坏,而是为了保护。但是,谁见过上海、南京、杭州这样修剪法桐?上海有一支非常年轻而又专业的行道树养护队伍,每年都会对道路上的行道树进行修剪,修剪后的树木非常漂亮,健康而有活力。
科学规划城市行道树,对原有树木作充分保护和养护,是园林工作者的职责。对于地球,我们比其他村民更多一份责任,因为我们的工作是种树添绿。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每座城市都能有越来越多的林荫大道为人们送来清凉。
(作者单位系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绿化所)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