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盆栽日香桂生产指南

http://www.chla.com.cn 2012-09-17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 发表评论(0)

  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以其独具代表性的香味被人们熟知与喜爱。日香桂是桂花中的一个著名品种,原产于四川省苍溪县,它自幼着花且花香浓郁,年花期达260余天,因而得名为“日香桂”。在“五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都能开花不断,是公认的香花常开的桂花珍品。

  日香桂树形丰满优美,枝叶浓密,四季翠绿,根系发达,长势旺盛,生长迅速,抗寒、抗逆能力强。在0℃以上的寒冷季节里,植株不休眠,仍能轮流开花,但在北方不耐长时间零下10℃以下的气候环境,宜盆栽冬季进温室保暖。日香桂既是绿化树中的新秀,又是年宵盆栽花卉新宠,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引进推广该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已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规模化生产。但盆栽桂花与地栽相比,植株根系活动范围易受到影响,为保证植株枝茂花多且浓香,需加强栽培管理。

  繁育  日香桂的生根和抽梢能力强,扦插容易成活而且方法简单,是繁殖最常用的方法。在5月至8月下旬时,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一般插材剪成带有两片叶、一根短茎的短穗,扦插剪枝宜在早上进行,插穗剪好后,适度蘸生根剂,如用100mg/L的萘乙酸液浸3秒钟,稍晾后即可插入基质。

  基质可选用蛭石、珍珠岩、河沙等,扦插深度以能覆盖叶柄为宜,株距3厘米至5厘米,使叶片相接,可极大地节省用地空间,每亩可扦插30万株。插后即浇一次清水,搭起塑架,盖上塑料薄膜,保持湿度在90%左右。夏季应在塑料薄膜外再盖上遮阳网,以防止阳光直射、温度过高,并经常喷雾降温增湿,同时注意适当通风换气。日香桂插条生根较快,只需20余天即可形成愈伤组织,90天左右即可出圃移栽。

  上盆定植  选择盆器日香桂生长较快,而且叶片较大,用盆不宜过小过浅,以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和开花。盆器可选择塑料盆或加仑盆,一般一年生苗选用口径15厘米至20厘米的盆器;二年生苗选用20厘米至25厘米的盆器;三年生苗选用30厘米的盆器。切忌大盆栽小株,否则盆土潮湿易导致烂根。

  配制营养土日香桂性喜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基质。北方偏碱性土壤应多混入腐殖酸或用0.2%的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改良;偏酸性土壤可用草木灰、石灰等中和。一般的营养土以腐叶土、河沙、园土等成比例进行配制,也可选择菌类栽培菌渣、锯末、泥炭等进行无土栽培。

  适时上盆春秋两季是上盆最适宜的时期,北方地区定植时间春季要适当推后,秋季恰要往前提,这主要考虑到南北方的气候因素,让定植的日香桂易成活。上盆时,需先将盆底排水孔用瓦片盖上,并覆以少量粗沙再填培养土。幼苗移入时,根茎部应与土面相平,根伸展于培养土中,扶正后填埋营养土至距盆沿约3厘米处,压实后浇透水放在阴凉处缓苗。若在生长期内上盆,需将上部枝叶进行适当修剪,以减少水分蒸发,减轻根部负担,使水分蒸发和吸收保持平衡。同时采取遮阴降温、喷水保湿等措施进行精心养护,直至植株萌发生长,即可恢复正常管理。

  栽培管理  培育环境  盆栽日香桂应放置在空旷、通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场地。

  放置方式规  模化生产时应注意摆放密度,以确保植株充分受光和长成良好的株形。一般幼苗刚上盆时尽可能盆挨盆摆放,随着植株的生长,应及时加大盆间距,以枝条互不交叉为宜,切忌放置过密,否则植株易产生病虫害。

  浇水  日香桂缺水会引起叶片萎蔫,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在整个生长季,浇水次数取决于天气状况,一般来说,春秋季2天至3天浇一次水;夏季每天浇1至2次水;冬季减少浇水,不干不浇,7天至10天浇水一次即可。浇水时间夏秋季以早晨为好,初春和冬季宜在中午。用水以天然水为好,自来水需放置几日后才能使用。每次浇水要保证浇透,且无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通透性,影响根部代谢功能,严重时会出现烂根现象。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

  光照与遮阴  日香桂是喜光的阴性树种,但小苗烈日直射时间过长时易灼伤叶片,轻则部分叶片发白、黄化,重则组织坏死呈深褐色焦枯状,严重时会使叶片枯焦脱落。所以,5月至9月种植日香桂小苗一定要具有遮阴条件,当年均气温上升到22℃时就开始遮阴,直到9月底。一般栽培场地遮光度为50%至60%,用黑色遮阳网效果最佳。日香桂有一定的抗寒性,但小苗不耐零下10℃的低温,因此北方地区气温下降至严寒时,要及时搭建塑料薄膜温室棚,做好防寒防冻的措施,避免枝梢受冻害。

  小苗疏蕾  扦插两叶小苗,定植成活后萌发出的几个腋芽要及时摘掉,否则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主枝的生长。对刚栽植的两叶小苗,成活后若每个腋芽中都是花芽,疏花时不可将所有的花芽从基部摘除,疏花蕾时应保留叶节。另外,小苗期间叶芽常抽生花蕾,但为提早成型,应将隐花蕾全部疏掉,有利于新梢快速成长。

  施肥  新栽植的植苗很快成活,20天左右即可稳根。由于日香桂新枝生长期间容易形成花芽分化,并不断开花消耗养分,要及时加强追肥。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不要用生肥,使用化学肥料也要严格控制浓度,一般尿素不超过1%,过磷酸钙不超过2%,否则容易烧伤根系,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当日香桂开始萌发新梢时,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饼肥水与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肥浇灌根部,以萌发新枝,促其生长肥壮。同时,每3个月至4个月可向盆中施少量缓释性的复合肥颗粒,促进第二次梢的生长。肥料注意选用硫基复合肥,不能使用含有氯基肥的肥料,以免盆土盐碱化而影响日香桂植株的正常生长。此外,还要每隔半月喷一次0.2%的磷酸二氢钾及硅硼锰肥的叶面肥,以增加新梢生长粗度,提高叶片功能,并可使日香桂植株枝叶长势美观。进入冬季应停止施其他肥,但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半月一次。

  修剪  日香桂萌枝力强,盆花种植后不宜放任生长,应保持对植株的整形修剪。根据树形的培养形态,剪去细弱枝、徒长枝、过密枝和病枯枝,改善通风透光,使枝条疏密有致;在萌芽初期,对于过密的幼芽适当摘除,以保证新梢多分枝且分布均匀;如果培育丰满矮壮的株形,应将上部的顶端1至2节全部剪除,并对较直立的枝条用细绳类物品进行拉、扎、抻、拽,使其角度开张,以扩大树冠长势。对于底部的萌蘖枝应经常性剪除,以减少营养消耗,使养分集中。在北方地区,冬季入室的植株在翌年春季萌动前,要全部剪除冬梢,以利于发梢生长健壮。

  转盆与除草  转盆一方面可防止植株偏冠,另一方面可防止根系从盆底扎入土地。及时清除日香桂盆内外的杂草,以减少因杂草丛生而引发的多种病虫害,避免杂草与日香桂根系争夺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同时还可以改善盆内土壤结构,防止板结。

  倒盆  日香桂生命力强,扦插苗根系发达,一段时间后,植株根系会布满全盆。因此,要更换较大规格的花盆,新盆的口径和深度应与植株的冠径和根系相适应,一般每年倒盆一次即可。上盆时,应掺入适量发酵好的猪粪或饼肥用作基肥。换盆时,保留40%的旧土,剪除烂根,加入新土,置于阴蔽处管理。15天后,可接受光照,但注意刚上盆的日香桂在初期应少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待根系完全生长稳定后,可逐渐加强肥水。

  病虫害防治  日香桂抗病能力强,但也要经常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就应及时用药防治。常见的病害有枯叶病、炭疽病等。枯叶病发生于叶尖或叶缘,病斑不规则,逐渐向内扩展呈褐色或黄绿色,严重时全叶枯死,常在7月至9月发病,多见于顶部叶片。防治该病可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消毒。发病重时,可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天一次,连续防治2次至3次。

  炭疽病,在叶上病斑呈半圆形或长形,边缘红褐色,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大小不一,后期病斑部位出现黑色小点。南方梅雨季节或北方雨季易发病,管理粗放则发病重。防治方法是精心养护,发现病叶应及时剪除,浇水时从盆缘浇入,发病后马上喷洒25%炭疽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续防治2次至3次,即可得到有效控制。

  虫害有卷叶幼虫、红蜘蛛、介壳虫等。卷叶幼虫在新嫩叶上蚕食,造成新枝梢生长不良或不生长,可用2.5%敌杀死1500至2000倍液喷杀。红蜘蛛多发生在5月至8月,危害嫩叶会造成叶片失绿,可用扫螨净或克螨特2000倍液喷杀叶背面。若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易受介壳虫危害,严重时还会造成大量落叶,致使枝条枯死,预防的方法是保持通风透光,环境温度不可过高,发生严重时可用速扑蚧1000倍液进行喷杀。

  促进开花  盆栽日香桂能常年开花,冬季休眠不明显,在一般的越冬环境里能正常生长开花。日香桂的花芽分化最佳温度为6℃至8℃,开花最多的温度为16℃至22℃,空气湿度为75%至85%,同时要有一定的短日照,可通过改善小环境来保证其开花,如抹芽控制其营养生长,遮阴控制光照,叶面喷水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等。

  上市出售  培育3年以上的盆花,当植株长满花朵时即可上市销售。出棚前,为增强日香桂的观赏性,可选择紫砂盆。在北方地区,冬季盆花需进行保温,适宜温度为10℃至25℃,不能低于0℃,以免花苞受冻害,影响正常开花。

盆栽 日香桂 生产

盆栽日香桂生产场景

 

分享到:
编辑:wenweihua
有关  盆栽 日香桂 生产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