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厦门市新发现的两种竹类植物正式命名发布,分别为“万石山思劳竹”和“中岩茶杆竹”。这是厦门首次以当地地名命名记录竹类植物新种。
在厦门植物园中岩寺附近,有一个小池塘,人迹罕至,环境清幽。池塘四周密密匝匝生长着各种乔灌木。两个竹子新种就相伴隐居在此。万石山思劳竹高大挺拔,十分抢眼,青壮年的万石山思劳竹竹茎呈墨绿色,年纪较长的则呈青绿色。中岩茶杆竹体形娇小,不过叶片却是又宽又长。
竹笋的皮叫箨。竹笋长成竹子后,箨就成为包裹在竹节处的“外衣”。据两种新植物的第一命名人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陈松河介绍,万石山思劳竹与众不同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它的箨片。其他思劳竹的箨片布满波状的皱褶,而万石山思劳竹的箨片却很平直,且长度也比其他思劳竹要短得多。此外,万石山思劳竹的竹叶、竿梢、叶鞘也都在向人们宣示它不同于其他竹子种类。中岩茶杆竹在箨环等处也有不同于其他茶杆竹的地方。
陈松河主要从事植物分类、栽培与应用研究。2008年,由于科研需要,他和同事对厦门的竹子种类进行调查研究,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这两种竹子闯入了研究者眼帘。为什么2008年发现这两种竹子,直到最近才正式命名?陈松河表示,竹子新种确认难度比其他植物要高。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花谢即死,想见到竹子开花,少则要等五六十年,多则达上百年。所以竹子新种很难通过花、果实、种子来确认,大多只能根据它的地下茎、竹叶、竹茎、竹萚、分枝等形态特征来分析。
最近,这两个植物新种被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出版的《邱园索引》收录。《邱园索引》记录了全世界发表的植物新种,在国际植物学术界享有盛誉,是最权威的植物索引。《邱园索引》收录标志着这两个新种正式命名发布,相当于给该竹种在世界竹类大家庭中正式上了户口,其学名在国际上具有合法的唯一性和通用性。新种的命名发表进一步丰富了世界竹类植物资源种类,对其今后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中岩茶杆竹的箨环与众不同
万石山思劳竹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