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我随旅行团游览了北京的颐和园。导游带我们到乐寿堂前指着一块巨石说:“这是败家石,游客大多不喜欢在此留影!”
乐寿堂正厅是慈禧用正餐的地方。史载,慈禧用膳时,摆三桌佳肴:一桌是吃的,一桌是看的,一桌是装饰品。每顿正餐需主食60种,茶点30种,各色山珍海味菜128种,既要饱尝口福,又要饱览眼福,极讲排场、奢华。她平时的膳费定例为60两白银,当时可购大米一万斤,可供一万农民生活一天。
“败家石”前面,是烟波浩淼、风光秀丽的昆明湖。
这可是一块色青而润、形似灵芝的“房山石”呢!据说乾隆帝十分喜爱此石,因而赐名“青芝岫”。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皱、瘦者为贵,而房山石是以“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皱也不瘦”者为佳。这块“青芝岫”有孔、有形,似灵芝。“青”为青色,“芝”为灵芝,“岫”为孔洞之意,即为一块青色、有孔、有洞的大灵芝石。
据说明朝大臣米万钟,在今北京大学校址内建有一座私人花园,叫勺园。此人爱石成癖,在北京西南郊房山发现此石,便想方设法运往勺园。此石长8米、宽2米、高4米,重约20吨。在古代为采运此石,必须先修路挖井,隆冬时将井水洒上路面,冻成厚厚的冰道后,再用人工、马匹进行拖运。但仅运至良乡,米家就家财耗尽,只好弃之路边,故人称“败家石”。到了清代,乾隆在去西陵祭祖时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乾隆正在为其母亲庆60大寿而采办稀罕物,于是想把这块石头运回北京。运到这里后,却发现进园的门太小,没办法,只能破门而入,此石好不容易才安放此处。
但乾隆的母亲看了却不高兴,她说:“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真是败家石啊!”乾隆皇帝一时无话可说,还是机智的刘罗锅眼睛一亮说:“太后息怒,此石看它形状像元宝,又似灵芝,您看,像不像呀!如果是元宝、灵芝破门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呀!这是财源滚滚破门入,灵芝仙草延寿年的吉兆,这是说太后您多福多寿呀!”
太后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确实有些像元宝、灵芝,于是转忧为喜。乾隆见状,顺坡下驴,不失时机地在石头上题“青芝岫”三个字。然而,人生难料,世事无常,自乾隆搬来该石,清王朝便从盛到衰,由强到弱,最后一败涂地。百姓认为此石既败私家,又败国家,所以讥称为“败家石”。
这块“败家石”,多少年来一直默默承受着冷嘲热讽。其实,在国人的心里,早就有“‘石’来运转”一词,因为石来运转的“石”字和时来运转的“时”字为谐音,于是石来运转和时来运转同样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的期愿。“败家石”至今仍静静地冷观着这个世界,它每天要面对的,是游人对它的评头品足、指指点点,我为“败家石”而感到愤愤不平。我当时曾这样想,它如果还身在房山那个地方,它如果不进乐寿堂,它如果不与清王朝的衰亡联系在一起,它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