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西双版纳: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的样板

http://www.chla.com.cn 2013-02-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蒋朝晖 发表评论(0)

  不断夯实科研监测人才基础

  参与重点项目实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培养一批科研专业人才

  一直以来,纳板河保护区坚持把基础科研及监测工作人才的培养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科研监测能力建设得到稳步提升。

  据了解,通过参与重点项目实施、对外交流与合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学习相结合等方式,纳板河保护区已相继培养出一批能够独立完成许多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

  李忠清说,随着科研监测能力的基本形成,纳板河保护区组织开展了4次生物资源综合调查和补充调查,建立了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为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纳板河保护区内建设了固定监测样线、固定监测样地,安装了红外监控相机,并建成了两个自动气象监测站和1个自动水文观测站,实施了对数据的自动传输。

  据了解,通过科研监测工作的实施,纳板河保护区已经培养一批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目前,保护区已有16项科研成果荣获州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2012年11月27日,记者随云南省环保厅厅长王建华在纳板河保护区进行“橡胶林间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示范”调研时看到,保护区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已在橡胶林生态恢复和立体化林下经济开发研究上取得实质进展。

  探索社区共管机制取得新突破

  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探索资源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纳板河保护区内现有6个村委会,3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哈尼、布朗、拉祜、彝、汉等6个民族。一直以来,保护区坚持以人为本,用社区共管的模式对全区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探索出一条在林地权属不变的条件下,当地群众参与管理的运行机制。有效减缓了当地居民因发展经济对保护自然造成的压力,促进了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建立社区共管联系制度。纳板河保护区成立之初,便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各种尝试,使当地社区与保护区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达成共识。保护区与区内的3个乡镇成立了“社区共管委员会”,制定了联系制度,对区内的资源管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宜共同协商,使社区共管在制度上得到了保障。

  签订森林保护协议,探索资源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保护区从2004年开始,探索了一条由村民小组承包管理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办法,在实验区内将村寨附近的森林按承包给村小组进行管理,村民对林地内的林副产品如竹笋、蘑菇等,按国家及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可以有计划地采集食用和出售。这一做法使每位村民都成了森林的守护者和管理者,极大地提高了村民自觉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积极争取社区发展项目,促进社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20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50余万元,帮助社区解决了人畜饮用水、改造高压输电线路、修筑水坝、节能改灶等问题,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澳大利亚明爱基金会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多项培训,通过培训和示范,村民增加了收入。

  通过社区共管,纳板河保护区当地各族群众的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靠山吃山、毁林开荒”的旧观念变为“靠山养山、护林保山”的新观念。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也从“强制的被动保护型”,变为与当地老百姓唇齿相依的“主动保护型”,减少和消除了当地村民对保护区的抵触情绪。

  经过各种项目投入与技能培训,保护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脱贫致富步伐越走越快。20年的创新发展,纳板河保护区取得的成绩斐然,先后3次被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

  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在纳板河保护区调研时指出,纳板河保护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明确,资源本底清楚,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协调发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分享到:
编辑:daiy
有关  西双版纳 小流域 生物圈保护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