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评论】成龙捐献古建 谁之幸事 谁之憾事?

http://www.chla.com.cn 2013-05-16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 发表评论(0)

  自从宣布将收藏的4栋安徽古建捐给新加坡一大学后,成龙一直遭受质疑。2013年5月11日晚,成龙在央视《新闻1+1》中回应称,他认为这些古建不是文物。如果不出意外,其余的古建将分别落户北京、上海和香港。

  这一晚,安徽人孟毅成有种莫名的失落感:“那些徽建再也回不了家了。”作为一名资深旅游策划人,孟毅成发迹在黄山,出名在婺源,他始终在古徽州文化圈里做事,这也使得他对徽建以及徽文化感情很深。

  当然,也有人表示成龙捐古建筑给新加坡,是给内地古建筑保护提了醒,有利于中国古建保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福泉评论说,当我们在痛心疾首地谴责外捐国家文物或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时,应深思怎样珍惜和呵护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幸事?是憾事?众说纷纭。

  古建幸事

  成龙捐屋

  让古建保护引发关注

  日前,《新民晚报》发表评论说,大家关注的焦点,基本上在于究竟是应该把古建筑捐给新加坡大学,还是送回原地重建。然而,当换一个角度思考时,我们似乎也应该感谢成龙,正是他的名气和影响力,才使得古建筑保护这个相对冷门的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的确,近年来保护古建筑,似乎更像是一种口号。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宅子究竟在今天如何估量其价值?当老宅子与商业开发冲突的时候,怎么办?住在老房子里的人想改善居住条件,怎么办?有学者认为,不应过多纠结成龙买卖捐赠古建的对错,他提醒了我们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徽州古建。

  多年以来,异地复建古建筑的案例并不少见。据报道,2011年安徽一家民俗博物馆就从黄山地区整体搬迁复建7座徽州古建筑。由于徽州古民居大多年代久远,且为砖木结构,火灾及白蚁隐患比较突出,原址保护维修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因此包括安徽省博物馆在内的一些机构,开始探索以异地复建的方式来保护古民居。然而,这种复建的形式究竟对保护古建筑作用几何,公众并没有看到有关部门给出的评估。如果不是此次成龙要将古建筑送出国门,可能这个话题早已被人们忘记。

  有网友撰文表示,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包括古建筑在内的任何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延续,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文化土壤,脱离了它们的“故乡”,也就降低了其意义和价值。但是,当古建筑面临毁损、拆除时,异地搬迁复建或许也算是一种保护措施。当老房子的主人和国家都无力保护,财大气粗如成龙者,买走老房子,并好好保存,也未必是坏事。

  成龙收藏的这些古建筑何去何从,决定权当然在成龙手中。有学者表示,应该看到,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既要妥善保护又要永续利用,深入思考如何才能使古建筑生命长青,比仅仅讨论其去留,更加有意义。

  我们需要更多的成龙

  来保护徽建

  近年来,文物破坏一直是新闻热点,大至一个古城的野蛮拆迁,小至单个古建筑的外流层出不穷。此外,不少地方文物保护理念落后,只对一些被认定为“X级保护”的文物进行保护,而对广义的文物保护不够。在这些情况下,有些人甚至产生了只有国外才能有效保护文物的极端观点。

  据了解,成龙的这批古建筑其实早在20年前就已经被拆解、运送到香港。就此有学者表示,如果成龙不自曝此事,有谁知道这样一批有价值的古建筑早就已经“流失”了?其实,这批建筑在它被拆离原地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死”了。文物价值也许还在,但一个古建筑的生命应该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如果要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计较,这笔账20年前就该算了。“我们应该追问,当年是谁将这批古建筑卖掉的?他们难道不应当承担责任吗?成龙先生是有功的,他收藏并妥善保存了这批文物,并让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批文物存在。那么,还有多少这样流落在外的文物不为人知呢?又有多少人现在还在拆解、贩卖不可移动的文物呢?”

  某网站围绕此事发起了微博投票:成龙是否应该把古建捐给新加坡?投票结果显示,约6成的网友支持成龙把古建捐给新加坡。还有网友表示,成龙将残损的房屋构建收集并出资修复,这本身就是令人钦佩的行为,“我们需要更多的成龙来保护古建”。

  徽派建筑多集中在以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以及江西省婺源县等地组成的古徽州区域,以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为代表,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古民居,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现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是承载徽州文化的“活化石”。

  当地的文物保护专家表示,早些年,地方政府财政拿不出钱保护,对于应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皖南古民居,区县一级也不敢将它们全部列入,因为列为保护单位,政府就应承担相应的维护责任。

  那么让成龙来保护,不让古建销毁以致将来只能从照片上来欣赏,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成龙的古建保护与捐赠行为。

  安徽憾事

  徽建未归

  将是安徽人永远的遗憾

  成龙捐古建一事,已然尘埃落定。他最终决定将余下的徽派古建全部捐到内地,但既不是呼声最高的黄山市,也不是此后频伸出橄榄枝的江西、浙江。黄山市政府有关人员对媒体表示,有些遗憾。

  “这些徽建不能回到原籍复建,这将是安徽人永远的遗憾,”徽籍资深旅游策划人孟毅成表示,多年后,这些捐赠到外地的建筑或许因为没有徽州文化大环境的存在而成为展览品。

  一位在京从事出版工作的安徽人对记者说:“你就是现在去皖南地区,仍会看到一些买卖古建零部件的,我不知道成龙是通过什么方式买的,但对于这种通过买卖流出安徽地区的古建,是对古徽州文化的一种抽筋行为,对于传播徽建文化并不具一定意义,反而伤害了原生态的古徽州文化。”他甚至说,成龙买徽建是为了孝亲,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徽建回家进而孝祖呢?

  日前,古城镇保护专家阮仪三对于成龙捐徽州古建筑给新加坡,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古建筑还是要和特定环境结合在一起,“在原地还原是最好的,尽量留在当地”。因为在他看来,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还是上海的石库门或者其他地方的民居样式,一个共有的特点就在于它们都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居住形式,而那些房子连在了一起就成了胡同和里弄,形成一种和睦的生活关系和社会网络,“但现在这种社会网络已经中断了。所以我们保护老房子不能少了里面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必要的经济手段,内部进行必要的改造,风貌上有选择地留下,最终是要人愿意生活下去。”阮仪三认为,“房子里更应当留下的是人、人性,这才是和谐社会。”

  中国知名古建筑专家、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程极悦表示:“就地保护是业界公认最好的方式,这些古建筑一旦离开了原有气候、地理、人文环境,单纯地进行异地重建,古民居原有的文物价值和承载的历史文化就会在迁移的过程中消亡,造成对文物的一种破坏。徽州建筑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只有在青山绿水之中才能最好地呈现其美学特点。”

  尽管从当地民众意愿和专家意见来看,若能在安徽给流失古建找个合适的地方,不失为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事情已成定局,黄山市大度地表示:成龙将徽派古建捐到国内加以保护,不管在哪里都是对徽派古建的一种传承,如果成龙需要,黄山市愿意为徽派古建的落户工作,提供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徽建买卖

  让多少建筑瑰宝流落异国他乡

  日前,有历史学家认为,皖南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是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民间积淀,对其进行整体保护,就是以缩影的形式保护中华文明。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保护存在不足,徽派古建筑一直存在流失问题。长三角地区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当年相关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空当,大肆收购皖南民居构件用于装饰私人别墅庭院。

  2003年,皖南休宁县黄村的古民居“荫馀堂”被拆成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块石件,装进40个国际标准货柜,漂洋过海运至美国的埃塞克斯博物馆,消息当时震惊全国。

  安徽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有登记的文物消失数量共2134处,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杨立新介绍,城市建设是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地方美化市容,拓宽古街,擅自改变建筑格局,历史信息丢失,文物价值不复存在。“一些幸免于战火的古文物建筑,最终被人以建设开发的名义损毁。”学者储馨曾表示,若不积极应对,长期下去,随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古香古色的牌坊、宫门、城墙会消失殆尽。

  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认为,经费和执法是困扰古建筑保护的两大难题。近年来,加上中央的投入,各省市每年有不少文保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赶不上需求的增长。相对于数量众多的文物,这些经费只是杯水车薪”。

  就在成龙捐楼期间,《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报道说:在黄山市的各区县,随处可以买到一对有精美雕花的明清门墩,最便宜的只要几千元。记者由黄山市区去黟县的路上,路过一个叫海临的地方,马路边几家销售古建筑构件、仿古建筑构件商店前的空地上,摆满了各种构件,同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其中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构件占了大多数。古石牌坊上的条石,显然来自某个古老村庄。在西递村,很多村民开办的古玩店中,也都在销售数量可观的各种古旧柱础、门墩以及老宅的大门、窗棂等。

  在那篇报道中,采访记者提出要购买移动老式徽派建筑,商贩报价20万,至于政府批准否,商贩说花两三万就能办下来“通关证”。

  黄山学院的方利山教授说,成龙捐赠的事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想成龙对与不对,毕竟那是我们法律还不健全时发生的事。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醒,就是如何做好现在的事。

  “城镇化的结果,使得农民向往小城镇、小城镇的人向往大城市,徽派古建先天性的缺陷和年久失修,也让有些居民不愿再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边远山区的村民对古民居价值又不了解,这就给了一些古建贩子以可乘之机。对一些没进入保护范围的民居、古建和古建材料、构件只要给钱就卖。”

  今年,安徽出台了《关于加强徽派建筑特色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动有关市县对徽派建筑实施普查建档,防止损毁流失。徽派古建筑都将拥有特制的“身份证”,严厉打击走私、盗窃和违法买卖徽派古建筑及其构件、附属文物的行为。

  或许,这能弥补徽建流失的一些遗憾。

分享到:
编辑:wenweihua
有关  成龙 古建 景观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