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庾园:庭院深深深几许 庾园家事述传奇(图)
据史料记载:院西正对重门的地方,有一个半圆形喷水池,池中放置假山一座,山上以花草点缀。水池前方建有一横列西式两层砖房,两侧设楼梯,楼梯底有石墩,各置石象一座。象目直视喷水池,楼房门窗,精工镂刻细致的图案。楼房外面,左右各有观音柳河罗汉松。砖房题为“思梅小墅”,楼称“三友楼”。怜梅小舍、伴松书屋分列两旁。
小墅后门建成月宫形,门内两边设置落地穿衣镜。门外有木桥,桥两方用栏杆围护,桥下是人工大水池。池外闲地种有松、柏、竹、桃,偏北有紫竹林,桥通达主房前。主房3大间,堂屋挑楼,中供佛桌。左右主房为主人居室。主房门板上,雕刻庾园全景平面图。主房后面,就是后花园,有可言登临的石山和土山。园中梅树较多。西有水池,北有带楼厅房。再西有清新亭、岁寒亭、三友亭,以及南楼、北楼、丁字楼等建筑。庾园前部南侧,建有四幢四合院,北临静定庵,南抵大门侧,专供亲友来客住宿。
扩建后的庾园,除主房保持原状外,其余面目一新,算得上是民国时期本地罕见的花园住宅。1936年11月,因筹办烟厂向银行的借款到期,无法偿还,便用庾园房产,包括全部花木、家具抵偿贷款。当时的省府接收庾园前部,改为省府招待所。1937年4月29日,京滇公路周览团(当时国民政府高级别、综合性的考察团)到昆明,就下榻在庾园。虽然改为省府招待所,可人们仍以旧名称之。
1943年前后,为来华驻站的美国空军开设的“同盟联欢社”舞厅,在后园南楼大厅营业。“联欢社”结束后,大厅是一些小型集会和私家舞会借以活动的场所。解放后,庾园前部先后做过外贸、房管、区级党政机关的办公处,市委文工团则迁入后园。最后一分为二,前部为五华区委、区人民政府驻地,后园为省话剧团团址。
庾园在民国初期十分有名,还源于当时昆明烟草公司鼻祖——由庾恩锡创办的昆明最大的卷烟生产企业,亚细亚烟草公司厂房便设在庾家后园。公司开业之初,男女工人最多时有150人,手工操作的卷烟机器达12部之多。就是这样的规模仍没有将庾家后园塞满,1924年2月,昆明第一家以介绍商品交易为业务的“牙行公会”,也租用后园一部分作为会址。庾园占地之广,从其中便可略窥一二。
探秘今生
枕湖精舍,草海庾庄
民国时期,草海之滨,广集大批军政要员,他们修建别墅私家园林,至上世纪50年代,大观楼景区可据考证的就有8家私家园林。这些当时的社会精英人士,借景草海滇池,眺西山群峰,晨曦晚霞,将自然景色纳入自家园林。庾恩锡也看中了这里的风光,于是建造了枕湖精舍,也就是现在的庾园。它位于大观公园南园,建于1927年,与原国民党58军军长鲁道源的私家园林相邻。
精舍坐南面北,前临烟波浩渺的滇池(草海段),故称枕湖。或许是为了区别于崇仁街的庾园,在这里的两扇高约四米,十分沉重的红色木门边,用颜体写着蓝色的两个字——庾庄(后人更喜欢称其为庚园)。我们两次探访了这里,一次是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一次是阴雨天。
初进大门,便有4株直径近1米的龙柏,其中两株树枝向对方方向延伸,呈心形。据说,这龙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最惹眼的是正对大门一座东西向的红白相间两层楼,人们称其为红楼,正式名是侧门上书 “晋侯楼”,庾恩锡,字晋侯,这座楼便取了其字命名。整层楼两旁呈六面体,大半楼体在水面上,最上层是一个白色露台。小楼三面窗角都镶有木框格墙,窗下罗马柱,每面上方的白色圆形浮雕里依次是梅、兰、竹、菊,如今这里成了一家餐厅。
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滇越铁路的开通,法式元素在昆明建筑中风靡,而哥特式建筑无疑成为当时法式建筑的代表元素。可惜的是,如今人们看到的晋侯楼已是维修改造后的产物,原建筑是土木结构二层楼房,1998年为迎接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景区对庾园庭院建筑、道路、湖塘、驳岸等进行全面维修改建。拆除濒临倾塌的红楼,新建400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恢复重建基本保持原貌立面,门窗、阳台等均保持红楼西方建筑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