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余树勋:国花之争 推崇一国一花

http://www.chla.com.cn 2013-10-21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表评论(0)

  中国被世界誉称为“园林之母”。但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中国却迄今尚未确认国花。二十几年来,为确定哪一种或哪几种花木为国花进行过几次激烈争斗。日前随着全国两会的闭幕,2005年春再次兴起的国花之争又一次以没有定论而暂告平息。

  旷日持久的国花之争

  在中国的历史上,清朝末年慈禧曾封牡丹为国花,并在颐和园建国花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定梅花为国花。1942年曾勉教授发表了有关梅花品种分类的论文《梅花:中国的国花》(英文专刊)。现在的台湾仍视梅花为国花。邓丽君演唱的《梅花》:“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它愈开花∥梅花坚忍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看啊遍地开满梅花∥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风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国花……”,这首歌已经唱遍了海内外。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国花。1982年陈俊愉院士在《植物杂志》发表文章《我国国花应是梅花》,首次倡议以梅花为中国的国花。文章发表后,海内外舆论一片哗然。1982年香港《明报》曾专发了一篇社评《赞成以梅花为国花》,其中有云:“从曹孟德的扬鞭遥指梅林、诱导兵士‘望梅止渴’,到林和靖传诵千古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千百年来它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结下不解之缘。中国如选国花,实非梅花莫属,而梅花也只会被中国考虑为国花,因为在其它国家根本少见。……事实上,如果海峡两边都用同一种国花,实有助于国人在精神方面的和谐融洽。”同年,在一些著名植物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植物杂志》编辑部发起讨论国花,并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纷纷来信参加评选。投票结果表明:推荐梅花作为国花的最多,牡丹、菊花次之。喜爱梅花的群众认为,梅花是中国之花,是春信之花;梅花为我国特产,是民族与英雄的象征。梅花美丽、清香、挺拔,顶寒傲雪,五湖四海为家,传芳几千年,遍及河山几万里,是中华之魂魄,代表中华气节。

  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编辑部、上海电视台“生活之友”栏目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结果依次是梅花、牡丹、菊花、兰花等。由于这次中国名花评选活动,组成了以陈俊愉教授为首的114位专家的评委会,是全国性的评选,又由于结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称为“1987年的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实现了陈俊愉的初衷,而且也让他在国花的定位上产生转变:由一国一花到一国两花。他认为,一是为了照顾地区差异,二是两种花都曾先后做过我国的国花,要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三是一国两花在国际上也并不少见,日本以菊花和樱花为双国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丽花为双国花。1988年陈俊愉主动提出以梅花、牡丹作为中国的双国花,他在《园林》杂志1988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祖国遍开姊妹花》的文章。同年,他和时任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常务副会长(现任会长)的王莲英联名致函中央领导和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负责人等,力陈“一国两花”的互补性、优异性与代表性。

  1991年,有一家名叫《花卉》的杂志重打锣鼓另开张,再一次搞起了评选国花的活动。这次活动还请出了一位曾经担任过很高职务的女领导同志作为最高主持人。不久之后,众多媒体公布了这次的评选结果:牡丹当选国花。为此,一些著名牡丹产地如洛阳、菏泽等,还着实庆祝了一番。值得注意的是,1983年那次推选国花时,虽然也有不少人投了牡丹、菊花等名花的票,但是对最终推选结果——梅花,各界并无异议。此次新的推选结果移注牡丹,却引起许多人士发表了反对意见,其中不乏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学者、艺术家,甚至有些意见是在很高层次的重要会议上发表的。

  1994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国花卉协会会长何康联合30名人大代表提出“尽快评选我国‘国花’的建议”提案,提案组采纳了这一建议,并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任名誉组长、何康任组长的国花评选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国花评选活动,至10底汇总出“一国一花(牡丹)”、“一国两花”、“一国四花”(代表春夏秋冬)、“一国五花”(与红星红旗相对应象征五千年文明史)、“一国十二花”(月月有花)五种方案。11月14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在听取全国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两种候选方案,即一国一花(牡丹)、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期在1995年的人大会议上审定颁布。在这次评选中,中国牡丹两大基地——河南洛阳市、山东菏泽市及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联合了全国以牡丹为市花或生产、研究牡丹的十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洛阳市领导带队,兵分5路到全国各地为牡丹拉选票。当全国人大拟定一国一花(牡丹)的消息透露出来后,引起陈俊愉院士等人的强烈愤慨,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坚决反对确定牡丹为国花,结果,全国人大以“分歧太大”为由搁置了牡丹为国花的决定。几年后有人评价说:“陈先生多方奔走呼吁,从而避免了‘一国一花’问题过早定案而留下永久的遗憾。民心应尊重,民意不可违。与其说是陈先生前几年曾用自己的身躯阻止了国花车轮的超速行驶(一国一花),不如说是陈先生一国两花的主张代表了大多数的民意和基本的国情。”

  除此之外,二十几年来,曾有多次全国人大代表个人或集体联名提出以“梅花”为国花的议案,最多的一次为关山月、章文才先生等70余人联名,提议以梅花为国花,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史无前例的院士签名

  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解决国花问题迫在眉睫,各派的争斗也更加激烈。首先,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俊愉院士向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提交确定国花的提案,并得到了明确的答复,2008年前将确定国花评选。

  随后,陈院士联合几名院士给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写了联名信。《瞭望》杂志发表了相关文章。

  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行动后,7月1日,中国工程院的农业、环境、轻纺组进行新院士的选举。在开会间隙,陈俊愉上台宣讲了有关确定国花的主张。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在场的院士听完之后,70个院士中有50人在《关于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的倡议书》上签了名。2月至7月共有6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倡议书上签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吴良镛、袁隆平等。陈院士让助手在7月20日给上海文汇报主任记者发去传真,把倡议书连同院士名单一同转给文汇报洪崇恩主任。该社社长高度重视此事,说:“对一项建议有这么多院士签名支持,这在我国还是空前第一遭!”反应迅速,该报次日(7月21日)就在头版刊登了洪的报道。同日,香港凤凰台“直播大中华”栏目打了3次电话,约陈院士当晚至该台北京演播厅介绍此议。

  报纸电视报道后,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关注。新浪网、东方网在第一时间将这篇报道贴出,搜狐、新华、凤凰等大网站几乎同时转贴。纷纷以此为基础,就与国花评选相关的一些问题广泛征询网民意见。下午2时,搜狐网发起的“关于中国确定国花”网上迷你型投票结束,有7084人发表了意见,69.14%的投票者认为“中国应该马上确定国花”;而就“中意的国花”表示的态度中,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分别高达41.42%和36.39%。后来诸如《科学时报》等报纸、《中国花卉盆景》等杂志都刊载了62位院士的的倡议书,影响非常广泛。

  62位院士的倡议书是很得人心民意、符合国情的,共有六条理由,其中前五条是:“一是梅花、牡丹均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花文化内容丰富,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在1987年进行的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中,梅花得票数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证。二是中国疆域广阔,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而梅花自然分布主要在珠江和长江流域,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黄河流域,两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三是梅花为小乔木,牡丹为灌木,代表了两种生活型,在园林应用上更丰富。四是在花文化上,中国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梅、吟梅、艺梅的习惯,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杨维桢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成为传世名句,表达了梅花‘凌寒独自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不畏强暴、坚韧不屈的顽强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品质以及预报春天,呼唤百花的先行开拓者的风范;梅文化代表着精神文明。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代表要求繁荣富强的物质文明。以两者为双国花,表明了我们党‘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决心。五是现在台湾地区仍在沿用国民政府时期定的梅花为‘国花’,确定梅花、牡丹为双国花,可在促进和平统一上起促进作用。同时,‘一国两花’也是一种政治文明的体现。”

  对比鲜明的两次会议

  2005年9月20日,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园林学会和上海风景园林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国花评选研讨会”,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九位院士以及科学界、文化界、企业界的代表约80余人参加该会。所有代表一致同意尽快确定国花,认为确定国花有利于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处于有利地位,有利于促进民族大团结和提高民族自豪感,也有利于中国花卉事业和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部分代表支持选梅花、牡丹为我国的“双国花”。但也有少数不同意见,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余树勋研究员推崇一国一花,他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梅花比牡丹好,应该选梅花为国花;河南洛阳国花办的蓝保卿主任和山东菏泽政协的杨茂兰主席也推崇一国一花,认为牡丹作为国花较好;另外四川的熊济华、吴汉珠教授共同撰文赞成一国两花,他们选的是“梅花和菊花”。

  隔了几天,中国花协在成都召开的秘密会议上确定牡丹为国花,并秘密地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希望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定牡丹为国花。对于涉及到国花这样一件与全国人民有关的事,成都会议既没有事先通知各方,会议也严格保密,事后也没有公布结果,搞得鬼鬼祟祟。11月中旬,成都会议的秘密泄露出来了,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强烈不满,愤然而起质疑其公正性。林雁撰写长文《从唐朝的盛衰谈梅花与牡丹》,用史实指出牡丹不是繁荣昌盛的象征,揭露了所谓的牡丹“富贵花”的实质。中科院的余树勋研究员指出,大家都讲富贵,会把人的思想带坏,会把社会风气搞坏。陈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断向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领导写信,阐述一国两花的主张,并在供中央领导传阅的内参上发表相关的文章。

  固执己见的各种派别

  关于国花之争的众多“流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形成,其中尤以一国多花论为多,最主要的说法有4种,分别是“一国一花”(又分为“拥梅派”和“拥牡丹派”)、“一国两花”(梅花、牡丹同任国花)、“一国四花”(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和“一国五花”(采取“一主四辅”五名花同为国花的方法,让牡丹为主国花,兰花、荷花、菊花、梅花为“中国四季名花”)。

  目前已经对国花选举有影响力的分为两大派,一派以陈俊愉院士为代表,他们拥护“双国花”,另一派以政协委员邵华将军为代表,拥护“一国五花”。以梅花、牡丹为双国花的观点,因62位院士的倡议书而广为人知,影响广泛。

  邵华是毛泽东的儿媳,但与毛泽东喜欢梅花相反,邵华是喜欢牡丹的,这几年都提牡丹为国花,还拉上四种其他花作为支持。2005邵华是“照片提案”,2006年则更是用多媒体提案了。这种方案的诱惑力在于,一方面既定牡丹为国花,又拉拢了喜欢兰花、荷花、菊花、梅花的人支持她。

  以牡丹为单一国花的观点,主要是河南洛阳与山东荷泽两牡丹主产地的人在坚持,再加上中国花协的个别领导以及几个从事牡丹研究的学者,为数不多,但有钱有势,力量不可忽视。现在全国两会结束了,当时在国花评选研讨会上确定的“力争在明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能将国花确定下来”的目标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根本在于牡丹派顽固地坚持牡丹为唯一国花的偏见。为什么对于哪种花能够当选国花大家如此紧张?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于花、花文化的热爱,还有其他利益的考虑。一旦一种花得到“国花”的尊贵称号,它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旦某一种花真的获此殊荣,产量将会迅速扩大,研究的重视程度会大大提高。每个省每个地方都希望能有国花的芳踪,各种重大的场合都将有国花的倩影,海外华侨也会对国花大加宣扬,它的图案、以它为主题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将无法估量。所以,力争牡丹为唯一国花的中坚力量,完全是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

  以梅花为一国一花则主要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崇尚精神、人格,但这些人无权无势,影响不大。按理说,梅花产地比牡丹多,定梅花为市花的城市也比牡丹多得多,任何花卉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旦戴上国花桂冠,必然会给所在的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为什么梅花产地不竭力争梅花为单一国花呢?陈院士告诉记者,梅花是8个城市的市花,牡丹是两个城市的市花,但“拥梅派”比“拥牡丹派”力量弱得多,“因为梅花代表的8个城市经济比较发达,不太热衷争评国花,而洛阳和菏泽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他们希望牡丹成为国花,更好地拉动地方旅游和花卉产业。”

  值得期盼的双赢结果

  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在群芳谱中确定一种花卉为国花有其难处。因此,确定国花,不能从个人的爱好出发,也不能从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出发,而应从国花的本义出发,最终确定一种或几种花卉为国花。

  客观地说,梅花比牡丹更适合当国花,从应用和栽培历史看,梅花应用历史长达7000多年,引种栽培历史3000多年;而牡丹却只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实用价值来看,梅花观赏价值高,梅果可制成形形色色的话梅等食品,并有药用价值;而牡丹主要用于观赏,根能供药用。从寿命看,梅花可存活1000年以上,有“老梅花”之说;而牡丹只有40年左右,有“少牡丹”之说。从品种登录权看,梅花是我国第一个取得品种国际登录权的花卉,陈俊愉院士是梅花的国际品种登录权威;而牡丹的品种国际登录权在美国。从民俗看,梅花有红梅报春、喜上眉梢、花开五福之说;而牡丹有花开富贵之说。在诗文、书画、工艺品等方面牡丹比梅花逊色。从精神层次看,牡丹远远不能与梅花相比,“梅花精神”被公认为中华民族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奋斗精神的象征,其松、竹、梅“岁寒三友”与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人格象征。

  牡丹人士自夸牡丹花大色艳,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论花大色艳,牡丹比不过荷花、月季,论花形之丰富,牡丹比不过菊花。最不可辩驳的明证是,西方人是最喜欢花大色艳的,可牡丹引种到西方国家后并没大规模兴旺起来。倒是中国的月季引入西方后得到最广泛的培育繁殖,现在世界各国的月季大多具有中国月季的血统。但牡丹作为富贵花,迎合了普通百姓的心理希求,有着广泛的平民基础。因此,最终的国花确定,很可能是以梅花与牡丹为双国花而告终。关键的是需要有个公平、合理和透明的国花评选过程。

分享到:
编辑:wenweihua
有关  余树勋 植物 园林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