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通过对西洞庭湖区5年的实地观测,发现已有17科36种外来植物入侵当地生态系统,约占当地植物种类总数的8.7%,这再次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敲响了警钟。
观测发现,“入侵者”主要分布在防洪大堤和路边,其中危害较大的是欧美黑杨树、空心莲子草等繁殖迅速、适应性强的品种。其中,欧美黑杨目前已蔓延7万亩,正严重破坏鱼类肥育场和鸟类栖息地。空心莲子草一旦滋生,常常阻塞河道沟渠,导致本地生物难以正常生长,水生物种丰富度被迫下降;除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损害,空心莲子草还能迅速绞缠成50厘米厚的“植物垫”,无缝覆盖整个池塘,造成水体严重缺氧,重创养殖业。
据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彭平波介绍,目前,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西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入侵者”竟是多年前大力引进的“摇钱树”,“欧美黑杨就是上世纪70年代引进的观赏用经济植物,不少其它品种也曾作为蔬菜、药材登堂入室。”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一碗水端平”。
随着生态科研的深入,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正被广泛保护,多途径防除入侵植物是其重要保护措施之一。彭平波说,目前,西洞庭湖保护区防除入侵植物,主要是采取人工铲除、打捞和化学防除,“但这只能达到局部、短期的治标效果。”若要治本,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入侵植物,并建立一套完备的监控体系和预防措施,把住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大门”。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