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来自十多家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员,参加了“973”计划项目“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年度总结汇报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特征,依靠其基因从父母向子女传递。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说明生物的变异特征,在自然界的高等生物里,没有与父母长得一模一样的子女。
“973”计划项目“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以下简称“972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马红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高等生物的世界里,后代与上一代虽然有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样,这就是减数分裂作用的结果。”
奇妙的减数分裂
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的报告厅,汇集了来自遗传发育所、复旦大学、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十多家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员,各自就所承担的“973”计划项目子课题作了2013年度的汇报和总结。
马红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负责“973”计划项目第三课题“同源染色体相互作用的调控网络”的研究任务,也是整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在中学的生物课本上,曾对减数分裂给出注释: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马红还作了一个通俗的注释:减数分裂是产生精子和卵子的细胞分裂,如果没有减数分裂,就可能生出一模一样的后代,好像孙悟空会72变,能变出无数只相同的猴子。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时候都要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马红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上一代物种有不良基因,在减数分裂繁殖的后代的过程中,新孕育的物种不断经历着大自然的选择性,最终只有优良的物种能生存下来。
不仅植物有减数分裂,动物也存在减数分裂。比如表现为智力障碍的唐氏综合征,在胎儿发育前期,细胞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出现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发病原因仍不明确。
马红表示,生物界的减数分裂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研究减数分裂发生的过程。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