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临近中午,位于同安的厦门中华奇石馆。一块山势雄伟的九龙璧石,形似泰山山顶,一群人围着它高谈阔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全然没有感觉到肚子饿。这是厦门的一群石友,一块块纯天然、无雕琢的奇石,形状各异,都是他们眼中的宝贝。一有闲暇,他们便会约出来,赏石、品石,不亦乐乎。
如此痴迷
为找奇石
学会骑马骑骆驼
在厦门乃至全省、全国的奇石收藏界,王金水可算是老前辈。身为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的他,与奇石结缘已有20多年。中华奇石馆内,展出的大多是他的藏品。“那时还很少人收藏石头,根本没地方买,全都要靠自己到大自然中去找、去淘。”已经八十高龄的王老如今身体还非常硬朗,走路生风,就是他这么多年大山大海满地方找石头练出来的。大沙漠、大草原、偏远山区……全国除了西藏,都留下过王老的足迹。他笑说,“到大沙漠找石头学会了骑骆驼,到大草原学会了骑马”。不过,很多地方交通工具无法到达,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就是现在,哪里有奇石展,他都会“飞奔”到现场。
和王老相比,福建省观赏石协会(总部在厦门)副会长甘鹭生谦称自己是个“新人”。接触奇石不过七八年,但他在石友圈,可是公认的“石痴”。在他办公的地方、睡觉的房间,甚至车间、仓库,都堆满了“捡漏”淘来或买来的奇石。“我一天至少两个小时,是‘泡’在石头里的。吃饭睡觉前,都要再看看石头。我老婆都不高兴了。”谈起心爱的石头,甘鹭生一下子眉飞色舞起来。
缘何痴迷
美在天工醉于文化
一块石头,究竟有何魅力,让人如此痴迷?
“发现奇石的美,需要一双会挖掘美的眼睛。”福建省观赏石协会会长陈军以的珍爱,一块形似弘一法师的九龙璧石,最初的藏家从农民手中买回时,只花了三块多钱,因为在农民眼里,那只是块普通的石头。如今经发掘早已身价以百万计。
石友们都有过类似“捡漏”的惊喜,于万千石头中找出独一无二的宝贝,赋予她们新的内涵和价值。一块浑然天成的山水景石,王老为其取名“大地情怀”,引用李白关于大自然之美的名诗,让人赏石的同时,感受到锦绣河山的壮丽。一块形似鲜肉带骨的猪肉石,赏石文中提到,王老将其取名“骨肉相连”,因为台湾博物馆也有一块猪肉石,寓意台湾大陆同胞血脉相连。
在王老看来,玩石头,其实玩的是文化,没有文化,石头还是石头。把石头玩成文化,而且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化,不但要费眼,更要用心。每发现一块奇石,王老都会去查阅相关资料,曾经为了查找关于[蟥][车][蟥][渠]化石(记者注:一种生活在古海洋里的长寿动物,在地壳变化中变成化石。是佛教七宝之一,本草纲目记载可入药,在周朝时第一次被发现)的资料,王老找到了新加坡的图书馆,甚至大英博物馆。如今他正潜心于写一本石文化的书,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头这一人类文明的“母本”。
延续石缘
希望厦门建奇石博物馆
“来来,我给你们看些好东西。”和福建省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柳忠武一见面,甘鹭生就掏出手机,把搜寻来的奇石照片一张张和他分享。没见面的时候,大家就把奇石照片发布在微信朋友圈、QQ群里共赏,或请石友帮忙命名、写赏石文。“玩石的人都喜欢‘秀石头’,越多人欣赏,就越多快乐。”柳忠武说。
现在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有100多人,民间玩石的人也不少。有的石友以收藏欣赏为乐,也有不少进行市场交易,不过,如何判定一块奇石的价值,目前市场尚不规范。“一般来说,是从石头的色、质、形、纹、韵、底座、命名七个方面来判断价值,但市场上还没有专业的奇石价格评判师,基本是石友自己定价。”陈军以说,协会也正在引导往规范化方向发展。
“凡是美的东西,都是心灵的维生素。赏石是内心的一种修养,不要带太多的功利心。”这是王老藏石多年的心得。他和石友们也呼吁,希望厦门能建一个奇石博物馆,让更多人来了解感受石头的魅力。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