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植物。我在夏末秋初时到了北京一趟,下了飞机,在前往市区的路上,处处栽着柳树、银杏等树木。
春夏时杨柳依依,入秋近冬后换为银杏转黄再片片凋落,这样行走于路上即可见到的景色以往只能靠想象,直到此时,才有了真实感。 纵使在北京冬季,沙尘暴的那些日子中可能会掩掉这些绿意,然而在这儿,我仍愿意就此徒步而行,缓缓走过那四季递嬗。
除了那些高健挺拔的、或向行人垂撩着枝条的树木,我还记得一种 柔弱的、带点枯色的植物,它们有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草。
北京的老胡同,古旧屋瓦上总长着草,细细的,有疏有密。我在北 京的头几天风疏云轻,天空看似高远地有些不可思议,而瓦片带着淡 淡的瑰红,随便一抬头都是历史的一抹痕迹;旧宅里,屋内主人或许 已换了几代甚至不复存在,但即便人事有代谢,那些草却依旧浅浅地 抓住一撮泥土,纵使岁岁枯荣,仍在风中自顾自地略微凌乱。
北京给人的印象便是这般,有新颖也有败落,但是不能忽略的是成 就今朝新颖的因素,亦是由那些过去也曾经光鲜的败落陈迹堆栈而成 。我记得穿梭在胡同里,常可见到一扇扇古老的门,它们久经风雨,有的甚至腐朽残缺。但是许多扇门板上至今仍可发现上头书写着对联 ,笔迹大度,表示了当初屋主对自个儿家族的期许与盼望,有些甚至来历斑斑可考。
如“定平准书,考货殖传”便源自《史记》中的〈平准书〉与〈货殖列传〉;“聿修厥德,长发其祥”上联来自《诗经·大雅·文王》 ,而更多是参考乾隆时的《对联大全》。在现今使用简体字的大陆,当初历史开始的源头正体字,还是稳稳当当地刻于门板之上,“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的力度,一刀一划自显其中,含蓄展现出经时光淬砺后,中华民族的卓越之处。
但随着老城凋谢,越来越多的故事被遗忘,我们开始只了解旅游宣传单或者因特网上的硬性信息,而渐渐地不明白其中的温润和情怀。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