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绿化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草本绿化植物,在城乡园林绿化、节日庆典等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用量逐年增加,生产规模持续扩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近年来年用草花量已逾千万盆以上,推算全国消费数量当以数亿盆(株)计。有人预测,草本绿化植物将成为世界园林花卉产业中最具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近日,2016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公布,由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实施的“重要草本绿化植物自主创新研究与应用”课题荣获一等奖。在介绍课题情况时,该院新闻发言人丛日晨副院长感慨良多:“这个课题总结了我院从开始育种工作至今所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涉及层面广泛,涵盖内容丰富,可谓硕果累累。自育品种这杆旗,北京院扛了30多年。科研人员们不被行业高潮与低谷干扰,从未间断工作。这份荣誉凝结了大家的心血和努力,分量很重,非常宝贵。”
该院园林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华丽是这一庞大课题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该项课题共完成8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建立了一套完整高效的草本绿化植物育种选育体系以及产学研一体的花卉产业链。围绕万寿菊、一串红、矮牵牛、三色堇、苔草、月见草等重要的草本绿化植物,开展系列化“绿化植物自主创新研究及应用”研究。
经过长期努力,课题组科研人员收集了一大批珍贵的草本绿化植物种质资源,总结了一套草花育种尤其是优势育种技术,深入开展了对一些草花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选育出一批适合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的杂交品种和常规品种。“通过规模化制种生产出适合我国国情与特色的草本绿化植物种子,部分选育出的良种在经济观赏性状方面可以与国外品种相媲美,甚至在本土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方面优于对方。”张华丽说。
种质资源是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是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是基础研究的试验材料。对于育种者来说,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本材料。育种之初,需要多方收集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材料。
草花育种团队负责人、该院园林植物研究所教授级高工董爱香指出,通过前期的育种基础研究和育种研究,该课题在品种培育方面成果丰硕,形成一系列花卉品种。
截至目前,北京园科院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草本花卉22种,共47个品种,其中获得北京市良种证书的15个,草花类有12个良种,如一串红新品种‘奥运圣火1120’、‘京妍1140’,三色堇‘斑蝶’、‘春晓’,孔雀草‘锦绣’等;宿根地被类良种3个,分别是‘园科’涝峪苔草、‘京研’青绿苔草、美丽月见草‘京美玉’。
经过多年的推广试种,课题组培育的草花及宿根地被系列新品种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在示范应用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尤其适宜于城市公园、绿地花坛、花境、种植槽栽植,花色丰富,花期长,株型紧凑,整齐一致,抗病虫性强,养护成本低,减少农药的施用。例如,涝峪苔草不仅实现了不打药、不浇水、不施肥的“三不”目标,显著降低养护难度,而且耐阴性强,适宜于林下地被应用,对丰富林下景观,减少地面裸露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市政绿化、公园美化,以及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发挥了重要功效,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奥运圣火1120’一串红等串红品种,花色靓丽、耐热性强,也已成为公园景区、机关单位绿化美化的热门“选手”。
据粗略统计,2000年至2016年,北京园科院推广各类草花种苗和盆花超过2.5亿盆(株),种子600公斤,总经济效益超过4.3亿元。
除了“具象”的新品种,课题组推出的乡土花卉组合也是颇具分量。据乡土花卉组合及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秦贺兰高级工程师介绍,该小组调查了北京地区园林绿化应用中的乡土花卉种类,筛选出13种花期长的花卉种类,建立了北京市乡土花卉组合名录,为北京地区景观花卉组合中乡土植物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研究还建立了乡土花卉组合景观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体系和野花组合应用技术体系,为保证组合景观的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