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郑闻天告诉记者,无菌环境对于更换培养基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工作人员的实验服更换之前要用紫外灯照射消毒半小时,在操作前,还要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记者按照科研人员的指示,在他们的帮助下,先穿上已经消毒过的白大褂,对双手进行了消毒,再带上乳胶手套,佩戴好口罩。紧接着,对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包括用酒精来回擦拭工作台、镊子等工具,严格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无菌性。完成消毒工序后,记者开始了真正的操作。
许闻天告诉记者,培养基事实上是一种营养剂,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它对植物的成长非常重要。她说,“更换培养基就是将种苗转移到装有新的培养基的容器中。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需要非常谨慎,酒精灯燃烧的时候,火焰周围温度太高,但镊子需要消毒才可以接触种苗,而经过高温消毒后的镊子会非常烫,所以工作人员会轮着来用几把镊子,消毒后等冷却才能接触种苗。”
记者谨遵指示,首先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装有培养基的容器打开,然后再打开装有种苗的容器。每当打开一个盖子,记者的心情都十分紧张,毕竟之前没有尝试过这种操作,生怕会出现什么差错。而当用镊子夹起种苗时,记者的手还是微微颤抖的。因为要靠近酒精灯进行操作,而且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记者手心更是直冒汗,担心用力过大会伤害到种苗。夹起种苗后,记者小心翼翼地将种苗放进容器内,当把盖子盖好后,记者心中的重担终于放了下来。就这样,在许闻天的帮助、指导下,记者第一次成功更换了培养基!这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
接下来,记者继续干这项工作。脑海中不断回忆先前的步骤:先打开盖子,用镊子夹起种苗,再转移、封盖……如此下来,尽管速度比较慢,但记者还是成功地替好几株种苗换了培养基。来回操作几次后记者明显有点如坐针毡的感觉,没有之前的兴致,毕竟步骤是重复的,不需要有什么变化。再看看身边的大姐,她们依旧十分专心,表情还是平静的,似乎没有一丝的不耐烦。这时,许闻天微笑着说:“坐不住了吧?这项工作虽然简单,可是要想完成好,还得有很好的耐心和细心。更换培养基这项工作每人每天要完成上百个,每一次都来不得半点含糊,这就极大地考验了工作人员的耐心。因为如果种苗碰到细菌,微生物繁殖会消耗营养,产生毒素,会导致植物组织培养失败。”
听到这话,记者由衷佩服工作人员,尽管这是研究所里最简单的一项工作,不需要很大的科技含量,可是却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能有一丝懈怠,实在是很了不起。
无菌操作台上,记者小心翼翼地开展工作。
实验室“加工”种苗
紧接着,记者跟随科研人员郑斌去到了另一个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记者更是大开眼界,认识了几种在研究中常用的仪器。
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台机器,里面放着密密麻麻的装着种苗的容器,正在有规律地“转圈”,这极大地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心。郑斌告诉记者:“这种机器叫控温摇床,通过马达转动带动偏心轮旋转,使工作盘作圆周运动,从而使工作盘上容器内溶液混合。它实现了控温条件下的无人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通过配置不同类型的夹具可以用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的振荡。平时我们一般会用控温摇床对装有培养基的种苗样品进行混匀,帮助种苗更好地均匀吸收营养液。”
培养室内摆放的种苗数量庞大。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