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樟树的确就是路边常见的樟树,但只有野生樟树才是保护植物。正如银杏,在园林上应用很广,但只有野生的银杏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正因为野生珍稀物种极具保护价值,2007年才会冒出“华南虎照造假”事件。
此外,记者了解到,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木本蕨类植物。在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恐龙灭绝,桫椤独存,故桫椤又有“活化石”之称。我国有11种桫椤。桫椤是一种喜湿阴生的植物,在深圳市域内生长于塘朗山、梧桐山等地。深圳市域共有5种桫椤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记者从了解到的信息将5种桫椤的特征列举如右:
桫椤
高度: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
叶片:叶片大,呈长矩圆型。
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羽片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50厘米,宽14-18厘米,呈长矩圆形。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12厘米,宽1.2-1.6厘米,呈披针形,先端渐尖而有长尾,基部宽楔形。
鳞片:暗棕色,有光泽,呈狭披针形。
孢子囊群: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囊群盖球形,薄膜质,外侧开裂,易破,成熟时反折覆盖于主脉上面。
生长地: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
小黑桫椤
高度:植株高达2米多。
叶片:三回羽裂,叶柄黑色。
羽片:羽片长达40厘米。根状茎短而斜升。叶片三回羽裂,小羽片长6-9厘米,宽1.6-2.2厘米,向顶端渐狭。
鳞片:黑棕色,呈线形,长达2厘米,宽1.5毫米,淡棕色,光亮,有不明显的狭边。
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中部;囊群盖缺;隔丝多,其长度比孢子囊稍长或近相等。
生长地:生于海拔480米~900米低山常绿阔叶林下、溪旁或沟谷中。
大叶黑桫椤
高度:植株高2-5米,有主干,直径20厘米。
叶片:顾名思义,它的叶型大,长达3米,叶柄长1米多,乌木色。
羽片:平展,有短柄,呈长圆形,长50-60厘米或更多,中部宽约20厘米,顶端渐尖并有浅锯齿。
鳞片:呈条形,长达2厘米,光亮,平展。
孢子囊群:位于主脉与叶缘之间,排列成V字形,无囊群盖,隔丝与孢子囊等长。
生长地:生于溪沟边的密林下,海拔600-1000米。
黑桫椤
高度:植株高1-3米,有短主干,顶部生出几片大叶。
叶片:叶片大,长2-3米。叶柄红棕色(小黑桫椤叶柄黑色)。
羽片:叶片上面羽片互生,斜展,呈长圆状披针形,长30-50厘米,中部宽10-18厘米,顶端长渐尖,有浅锯齿;小羽片约20对,呈条状披针形。
鳞片:褐棕色,呈披针形,较厚。
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背面近基部处,无囊群盖,隔丝短。
生长地:生于山坡林中、溪边灌丛,海拔95-1100米。
粗齿桫椤
高度:植株高0.6-1.4米,主干短而横卧。因叶边缘呈粗型锯齿状而得名。
叶片:呈披针形,长35-50厘米。
羽片:12~16对,互生,呈长圆形;中部的羽片长12-40厘米;小羽片长7-8厘米,宽1.6-1.8厘米,先端短渐尖。
鳞片:淡棕色,呈线形,长15毫米,宽1.5毫米,光亮,边缘有疏长刚毛。
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或分叉疣;囊群盖缺;隔丝多,稍短于孢子囊。
生长地:生于山谷疏林、常绿阔叶林下及林缘沟边,海拔350-1520米。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