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藓属苔藓一般生长在南向的老墙垂直面上(因为没有阳光直晒,雨天有水流淌下),或者有遮阴的路面。这些地方都有一些共性:较潮湿,湿度变化不大,能接触到雨水,散射光照或少数时段晒到太阳,较少植物群落和环境干扰。
此外我觉得,培养苔藓重点是控制湿度,而不是水分光照,不需要非得把培养基质弄得整天都是湿漉漉的,或者终日不见阳光。事实上,常常能够在一些少数时段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挖到比较肥的苔藓。
闷养在瓶子里的苔藓也称瓶景,里面的苔藓处于一种保湿、高湿度的状态,移入瓶子里的苔藓如果处理得当的话,短时间内会呈现晶莹剔透,生机勃勃的样子,但是随着瓶内盆土的腐殖质的消耗殆尽以及瓶内湿度、空气、光照长时而微小的变化,苔藓的长势将很快变弱,出现徒长甚至消亡。
相较养在瓶子犹如“温室里的花草”的苔藓,移植或者从花盆盆面自然着生的苔藓,更显得淳朴自然、生机岸然。但是这样简单而可以短时间内可以见到效果的移植苔藓,为什么却被很多朋友视为畏途呢?所以,结合自己成功移植和养护苔藓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移植苔藓第一步:采苔。
苔藓的来源一般有两个:自采和网购。网购其实完全没有意义,一则不环保,从某一方面来说间接破坏了地方绿化;另外浪费资源,平白浪费了人力物力。苔藓其实分布广泛,可以说房前屋后、墙脚石缝、门前的花坛,自家的花盆里。只要一定的湿度和光照环境,苔藓完全可以人工培育,独立打造成景。
笔者采苔藓一般有两个去处:绿化的灌木丛和花坛。灌木丛里的黄土是从来山野运来,一并带来还有有一定条件即可密集生长的“假丛灰藓”,可以适当的多采集一些。
花坛杂草丛生,而杂草下面就是各式漂亮的葫芦藓和壶藓和其他不知名的苔藓品种,可以间隔一定距离采集一些,如果碰到密集漂亮的苔藓(如葫芦藓),成片采集后地上可能会留下一块难看的裸露的土面,可以从边上采集几块同样种类的苔藓,分散布置进行补缺。
在这几块补缺的苔藓上踩上几脚,并不会对苔藓造成多大的伤害,反而有助于苔藓和泥面的贴合,尽快地恢复生长。
还有一个笔者喜欢的就是从已经培植成型的苔藓盆面来采取,这样的苔藓品种纯正,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效果选取苔藓品种。移植到别的花草盆面,即可成为一幅让人喜爱的小品。
还有一种移植苔藓的方式是秋季翻盆时掺入露台上的沉积土,盆面不用移植也能长出混搭的苔藓。在几场秋雨和春雨过后、经过一个生长的季节之后,苔藓总是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长出来,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当然部分山苔品种和比较稀少或者在城市比较难以采集到的柳叶藓等,都采用保守的方法保种和繁殖,等数量多了以后再移植。
密集生长的金发藓
苔藓植物还会和一些矮小植物生活在一起,制作玻璃瓶小花园时,可以参照原生环境来配置一些小植物,比如酢浆草等等来造景,更添趣味。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