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将于深圳举办

http://www.chla.com.cn 2017-06-22 来源:深圳政府在线 作者: 发表评论(0)

  继2016年成功举办了"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之后,2017年7月,深圳将举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被誉为植物科学界"奥林匹克",简称为IBC(InternationalBotanicalCongress)的国际植物学大会每六年才举办一次,从20世纪初在欧洲发起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据6月初组委会发布的最新消息,届时将有来自109个国家的6000多名已注册代表参会,将发表1500多场次的论文报告,举办植物命名法规会议,并发布"深圳宣言",指导未来植物科学的发展方向,可谓是我城一项值得记载的盛事。为此,国际植物分类协会亚太办公室落地深圳,在福田红树林公园建立大会纪念园,将2017年定为深圳人的"植物年",并投入千万元设立"深圳国际植物科学奖",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植物科学家。

  从以上种种行动可以看出,深圳这座"科技新贵"之城在开拓自身多领域国际化声誉,塑造多元城市形象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建设。这一次,从"植物"入手,可谓得天独厚。据报道,深圳野生植物多达1800多种,其中107中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而深圳山海互融的自然生态虽然长期被媒体报道所忽视,却涵养出全中国最早的"驴友"文化,最资深的"驴友"社区--磨房网,以及著名的"深圳磨房百公里"品牌活动。

  然而,就目前发布的大会筹备进展以及举办的活动来看,决策层对"植物"这张牌的认识还是大大的窄化了,仅仅将其局限在了植物学大学议题内的"科学"层面,无论是设立大会的纪念园还是设立科学奖,都依然将自己摆在一个从属于国际大会的"服务"位置,有点过于亦步亦趋的意思了。当然,就植物学科的"科学"性而言,确实可以很好地跟深圳原本的科技创新属性进行兼容,显示了耗费巨大的公共财力、人力和物力举办此国际学科盛事的"正当性",但也同时显示出深圳在城市品牌经营和城市文化建设上的视野短板和忧患意识不足。

  在城市高速发展和亮眼的GDP光环背后,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为取得这个成绩所付出的代价。10年前,据媒体报道,深圳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口就超过总人数的两成。十年来,深圳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对"全民阅读"文化的大力推动。虽然成就斐然,但在"知识经济"的当下,人们除了需要通过阅读"求真、求知"以外,还需要更为丰富细腻的情感感受力和滋养灵魂的"美学力",这也正是当下"创意经济"从广泛的创新经济、知识经济的氛围中剥离,成为全球新的时代热点议题的人性根基。无论是蒋勋的《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还是陈皎皎在"一席"演讲中提出的"美学生产力",都强调了美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值得重新思索。

  其实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来说,在"天人合一"的意识牵引下,植物,以其多姿而静默,丰富而恒常,最易被移情于笔端而进行"赋比兴"的吟咏,或付诸于丹青进行托物言志地描绘。因此植物与艺术和美学的渊源在中国文化中是极为悠久的,甚至可以视为中国艺术的某种显性"基因"。而屈原酷爱的"香草"也在历史长河的纷纭解读中逐渐成为其本身君子人格之高洁的象征。因此,借植物以言情,是典型的东方文化之含蓄品格的体现。植物,与艺术和美学的关联,恰好可以为深圳这座过于强调"效率"和"科技"等硬实力的城市,提供补充性的"美学感知"培育契机。

  这种"美学感知"的培育若要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诉诸公众,最好的形式莫过于以富于启发性的公共艺术方案,陈列于城市的公共空间。让公众在一种发现艺术新奇的"惊奇感"和艺术趣味的"愉悦感"中,不知不觉拓展对美的感知力。鉴于当代艺术与政治过于亲近的"可疑声誉",以植物为主题的公共艺术策展,或许能够成为重新激活当代公共艺术作为深圳美感培育的有效策略。

  无独有偶。不久前在华侨城OCT-LOFT园区开幕的2017公共艺术展--《以植物为名:老厂区的过去与未来》,就采取了"植物"作为主题来展开园区对自身形象和未来发展的新思索。策展人吴达坤,来自台北,力邀10位台北、香港、日本、深圳等国际艺术家在华侨城创意园区的公共空间中创作了10件形态各异的公共艺术作品,大大激发了公众好奇和热情。这次跨地域、高水准的公共艺术策展相较于华侨城2011、2012、2013年前三次的公共艺术展都取得了更大的社会关注与公众参与。华侨城创意园在空间美学和当代艺术文化的涵养上,多年来不遗余力,悉心经营着创意园的艺术社群,培育了一批亲近艺术、热爱美学生活的粉丝群。设想一下,如果将这文创园区中的艺术创造力有意识地在深圳市内更广泛的公共空间中发酵,以经营城市文化的视角借力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植物科学的聚会中再填一笔"植物"美学的公共艺术盛宴,以公共艺术重塑深圳公共空间的美学品质,对这座城市的美学培育、创意氛围和长远的创意人才磁吸力来说,或许也会是一个颇有纪念意义的起点。

分享到:
编辑:guoai
有关  植物大会 深圳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凡本网注明“www.chla.com.cn”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风景园林网,
  •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或"来源:www.chla.com.cn/"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