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奇妙的苔藓“森林”里,“苔藓叔”张力已探寻、漫步了三十年。这位就职于深圳仙湖植物园的香港大学生态学博士,探“藓”路线遍布全球,从热带雨林到近极地沼泽,再到喜马拉雅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发现过新物种,也发现过已被宣布灭绝的苔藓;写过多本苔藓植物专业及科普读物,还在仙湖植物园建立国内第一个苔藓植物引种苗圃。
7月16日起连续6天,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命名法规会议将在大会主会期前一周在深圳大学城召开。曾三次受邀出席国际植物学大会的他,首次作为组织者之一,为会议的组织及《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修订相关工作忙个不停。他同时也期待着,在这场被称为世界植物学“奥林匹克”的盛会中,能有更多人认识和欣赏苔藓植物的“卑微之美”。
低调的“拓荒者”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这是歌词里对无名小草的描述,但苔藓植物比小草更为低调。
苔藓植物缺少维管组织(可以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结构),身材比大多数维管束植物矮小,通常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高,经常被人忽视。
但在张力眼中,苔藓却是城市生态的“拓荒者”,是最早从水生发展到陆地的“先锋植物”。
它们生命力极强,可以在其他植物不能生存的环境,繁衍、生长,老的部分腐烂变成土壤和养分,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将荒芜之地和贫瘠的土壤转化成适合维管束植物种子的萌生之地。通常在一些废弃的墙上,最早滋生的植物就是苔藓。
张力说,苔藓是变水性的植物,如果环境特别干燥,它们就“聪明”地降低代谢水平,进入休眠状态;只要有水分进来,转瞬之间就能恢复正常生理机能。因而它们比其他类别的高等植物对逆境有更强的耐受性,常常是不毛之地和受干扰后生境的“先锋植物”。
虽然常被称为植物王国的“小矮人”,但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仅次于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的第二大家族,全世界约有1.8万种。
“苔藓还拥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内在美。虽然卑微、低调,但它就在那个地方,存在并发挥作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作用其实很大。”张力说。
苔藓有“陆地上的蓄水池”的美称,每逢雨季,苔藓能将雨水保存起来,旱季慢慢释放,保持土地湿润,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它们还能减少公路边坡和河岸边土壤的流失、降低大气中碳和氮的含量,为小型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目前深圳已发现的苔藓有250种,多分布在少受人为干扰的环境,包括梧桐山、七娘山、马峦山、梅沙尖、排牙山、杨梅坑、仙湖植物园等地。那里云雾缭绕,水分充沛,在裸露的石壁上,潮湿的树林里和水沟边,都是苔藓生长的乐园。在人群聚居的城市中,深圳比较常见的几种苔藓如地钱、湿地藓、立碗藓、长蒴藓、小金发藓等,也常出现在我们周边的田地、路边、公园、社区花坛甚至盆栽的土壤表面。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 - 2017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