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蝴蝶兰。
护兰使命 两层小楼见证30多年发展历程
梧桐山下,沿着林中小径,穿过悬挂着“中国兰花”匾额的正门,走进被称为“中国兰谷”的兰科中心,所到之处皆生长着兰花,在树木与兰花交错处,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二层楼房映入眼帘。
这栋看似不起眼的小楼,见证着中国兰科植物保护研究30余年发展的历程。
刘仲健办公的地方正在这栋楼的二楼,这是一个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摆着上千本关于兰科植物的学术典籍,桌面上放着一沓沓英文资料,许多轰动世界的兰科植物学研究成果正是从这里诞生。
“深圳对于兰科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和世界上都是举足轻重的,”7月14日,谈及兰科中心30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兰科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刘仲健教授在接受深圳晚报记者专访时,无意地用大拇指比划了一下,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在植物学界,可以说,刘仲健是一位知名人物,他推动了兰科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保护生态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他是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鹏城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和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时也是国家兰科中心的主创者。
时间回到1982年,深圳正处于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刚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刘仲健便来到深圳梧桐山苗圃总场从事兰科植物研究工作。1987年,担任苗圃总场场长后,刘仲健开始对兰科植物进行系统化研究。
那时候,中国兰科植物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兰科植物多为珍稀濒危植物,在生物进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观赏花卉、医药保健等领域更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和利用价值;全世界所有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
中国幅员辽阔,具有3个不同气候带的兰科植物区系和生态类型,保留着众多原始类群,这也给中国兰科植物的研究和保育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仲健开始加入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的队伍中,对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更为细致和严谨的调查。
科研生活虽然漫长,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2005年,深圳在濒危兰科植物保护研究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正因如此,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在深圳梧桐山苗圃总场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在中国有了国家级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及开发基地。
2006年,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成立,肩负起了中国保护和研究濒危珍稀兰科植物新的使命。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 - 2017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