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栀子 山栀 白蟾 水横枝 白蝉花 红枝子
新闻投稿 · 新闻搜索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站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植物栽培繁育常规繁殖  rss订阅
      高级搜索 
黄栀子 山栀 白蟾 水横枝 白蝉花 红枝子
日期:2007-10-19     来源:花卉网     作者:李秉玲   我要评论()



 
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别名:山栀、白蟾、水横枝、白蝉花、红枝子

科属:茜草科茜草属(栀子属)

产地:

原产于我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形态特征 :

常绿灌木,高可达2m。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4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钝头,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叶柄短;托叶2片,膜质,连合成鞘包围小枝。

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花梗短;花萼绿色,下部连成圆筒状,先端裂片6—8,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2.6cm;花冠高脚碟状,基部合生成筒,上部6—7裂,裂片旋卷,阔倒披针形,长2—3cm,宽1—2cm;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l室,花柱粗,柱头棒状。果实卵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橙红色,有5—8条翅状纵棱,顶端有条形宿萼。

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鲜黄色。

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长习性:

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又耐寒、较耐旱,耐肥、耐修剪,喜光照,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积水、盐碱地。

繁殖: 

种子繁殖和扦插、压条、分株三种繁殖方法。

用途:

黄栀子成熟干果是传统中药材,内含京尼苷,栀子苷等,味苦性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散瘀血等功效。

以果实,根系入药,性寒、味苦,有清热、止痛等功能,主治风火牙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肝炎、蚕豆病,尿血和跌打损伤等症,果实还是食品工业的色素原料.

用黄栀子干果提炼而成的天然色素栀子黄、栀子蓝,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

栀子花可以加工提取浸膏,用于多种香型化妆品、高级香水、香精等。

采收加工:

一般在霜降与冬至期间,适时采摘,保证产量与质量。将黄色的果实分批采摘,在57℃左右的温度下炕两天,取出发汗七天,接着再于温度47℃复炕一天,取出摊开放凉;即可装麻袋。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 

汉代有擘破(《伤寒》)。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的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甘草水制(《雷公》)。唐代有炙法(《千金》)。宋代有"炙酥拌微炒"(《圣惠方》),姜汁炒焦黄(《产宝》)等炮制方法。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微炒、煮制(《普济方》)、纸裹煨(《奇效》)、酒浸(《理例》)、童便炒(《入门》)、蜜制(《保元》)、盐水炒黑(《宋氏》)、炒焦(《景岳》)、酒洗(《瑶函》)等炮制方法。清代多用辅料制,有酒炒(《大成》)、姜汁炒黑(《逢原》)、乌药拌炒、蒲黄炒(《得配》)。对炮制作用的记述,如"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红,表热用皮"(《备要》),"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得配》)。现行,有炒黄、炒焦、炒炭、姜炙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炒栀子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焦栀子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成品性状: 

栀子为不规则碎块状。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种子扁卵圆形,红黄色。味微酸而苦。炒栀子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焦栀子表面焦黄色。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

炮制作用:

栀子生品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栀子仁汤(《不居集》)和用于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伤寒》),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生品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

生栀子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如用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

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如十灰散(《十药》)。

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以栀子中京尼平甙为指标,用薄层扫描法对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京尼平甙主要集中在栀子仁中,栀子壳含量相当低,炒栀子和焦栀子中京尼平甙含量均有所下降,焦栀子比炒栀子更明显。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对胆色素的影响:山栀子对家兔结扎总输胆管后血中胆色素出现量有较轻的抑制作用,生栀子与焦栀子之间差别不大。

(2)止血作用:生栀子与焦栀子给家兔注射1.5g的剂量时均有显著缩短血凝时间的作用,而在0.75g剂量时,生山栀仍有作用,焦山栀则无此作用。

(3)退热作用:生山栀和焦山栀对注射酵母液而引起发热的家兔,生山栀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焦山栀无作用。

(4)抗菌作用:生山栀与焦山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生山栀为佳,焦山栀则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生栀子略强,这一点和中医对大便溏薄者用焦山栀是一致的。

贮存: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少数地区还有用姜汁拌炒的,该炮制品长于清热止呕,可用于烦热呕吐或胃热疼痛呕吐。



阅读: 次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相关新闻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