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景园林师 → 园林师动态 |
|
厦门园博会“设计师花园”引发业界观念交锋
日期:2008-03-12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郭金凤 我要评论()
编者按:去年9月开园的厦门园博园内,由8位中外知名风景园林设计师设计的现代风格作品“设计师花园”,引起了我国园林景观界传统派与现代派的激烈争论,“对阵”双方各执一词。各种学科门类自古以来就是在继承与创新、现代与传统的不断碰撞中前行的。本报记者采访了双方主要代表,将他们的看法和观点详实记录下来,供业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思考和探讨。 由建设部和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为期半年的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即将落幕。其中占地2.1公顷,展示着俞孔坚、王向荣、王浩、Syl-vainFlipo、LilikaTroha(法国)、吉村纯一(日本)等8位国际国内知名中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个性化设计作品(业内称其为“设计师花园”)的风景园林师园区,是国内园林行业展览中首次专门为设计师们开辟展示个人艺术思想的舞台,也是主办方隆重推出的一大看点。 从去年9月园博会开幕至今,有关设计师花园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不管是业界面对面交流还是网络上的文字,对这批作品的风格、设计手法、景观效果、材料应用、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批评声远远高于褒扬声。近日,记者集中采访了业界有代表性的资深人士,他们各自阐述了设计师花园的设计理念和对其的评价。 新事物怎么看:一棍子打死?多一些包容? 业界批评:没有根基、缺乏主题、不知为谁而设 正如前文所述,园博会提供这样的机会对设计师而言十分难得。虽然风景园林师园区每个设计师花园都是1000平方米到1300平方米、造价50万元的小工程,但设计师们还是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设计。 不料,看不懂、看不上眼等成为许多业内人士参观后给予评价的“关键词”。这清晰地表明:8位设计师精心打造的明显带有西方现代园林设计风格、概念性较强的设计师花园,初次在国内园博会上集体亮相便遭当头一棒。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等认为,人们看不懂和看不上眼设计师花园的设计主要有三个理由:一是没有根基,既不传统也不现代,有点不伦不类;二是没有主题,很难从中看出它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三是服务对象不明确,作品根本看不出是给谁用的。 设计师辩解:根源在于价值观不同 设计师们认为,一些人提出设计师花园看不懂、看不上眼,从表面上看是不认同其设计风格,从根本上讲是价值观亦即观念新旧上的差异。《蔗园》设计者、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俞孔坚教授,《学园》设计者、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浩教授等认为,业界在认识和观念上分歧如此之大,与我国园林学科体系关系很大。长期以来,我国风景园林界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外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融入中国园林设计的步子缓慢且艰难。这样一来,当人们看到与脑子里固有的作品风格有反差时,就会难以接受。 俞孔坚对各种批评坦然处之,并非常感激这些评论者,包括赞美者和批评者:“这说明他们有所触动了,这是展览的目的之一。”他对记者说:“退一万步讲,《蔗园》也只是一个实验,既然是实验,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成功了是经验,失败了是教训,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展览会的核心功能就是要展示新的、探索性的东西,而不是去照搬一个存在了几百年的古董。一个学科如果连实验都不让做,那这个学科、这个专业不是很可悲吗?一个失败的实验作品,也比一万次重复、毫无创造地模仿一个成功的作品更有意义!” 《竹园》设计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向荣教授表示,发展的中国园林需要新思想、新观念。对于新事物,人们不理解是正常的,但应试着接受它,不要一棍子打死。 景观效果差谁之过:设计?施工? 业界批评:不是追求简洁,而是简单、简陋 景观效果差是业界对设计师花园不买账的主要原因之一。“追求西方现代园林简洁的设计手法没有错,但绝不能把简洁视为简单、简陋。依我看,这几个设计师花园表现出的是简单和简陋,而不是简洁。”原上海市园林局局长胡运骅这样直言不讳,和他持同样观点的业界人士不在少数。 “竹子和甘蔗都半死不活的,干园林的一看就知道是还没过缓苗期嘛。竹子质量也没法和周围园子里的比,好像是在凑合。”在园博会开幕现场,一位业内资深媒体人边指着发蔫的甘蔗叶(《蔗园》)、竹叶(《竹园》),边带着遗憾说。 设计师辩解:效果确实差,但责任不在设计在施工 设计师们认同设计师花园景观效果差的评价,但认为主要问题不在设计,而在施工。 设计师普遍感觉自己的设计方案不被尊重。设计师们一致反映:设计人员无法左右施工者及组委会对作品进行改动。在设计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做出的工程能不简陋吗?《感悟迷你空间》的设计者———法国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SylvainFlipo、LilikaTroha也曾多次表达过作品被施工方擅自改动的愤慨之情。 设计师们还认为这些工程因造价低而不被重视。据王浩、王向荣等介绍,设计师花园每平方米造价只是厦门园博园其他园子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厦门物价又高,施工者为设计师花园选用的植物品种和规格都是同类中比较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效果。如果选用的植物品质好一些、规格多一些,用光影变化互相衬托,景观效果会比现在好得多。 设计师们对施工方不按科学规律施工也颇有微词。《蔗园》设计图纸2007年1月就已交到施工方手里,如果当年开春就把甘蔗种上,到9月开园时,它会长得很好。现实情况却是直到开园前的一两个星期,甘蔗才被种上,只能是病怏怏的。 植物材料应用:品种少、乱用?应换个角度评价? 业界批评:植物材料单调还乱用 孟兆祯、胡运骅等认为,园林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硬质景观太多、植物材料太少并且有乱用现象是设计师花园的一大败笔。《竹园》内稀稀拉拉的竹子在大量的硬质景观面前显得太单薄,在《网湿园》中唱主角的是渔网,《风》中除了观赏草就是金属做的风树…… 业界对设计师花园植物应用质疑声最高的是《蔗园》中的甘蔗。一些人甚至调侃:厦门植物材料那么丰富,单单要种甘蔗,是要办农业展览吗? 设计师们认为:评价标准不一是造成业界有上述看法的主因。 俞孔坚表示,不论园林设计出自哪位设计师之手,只要设计师基于其价值标准,用了他认为该用的材料并获得他预想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好的作品,这就是艺术的个性。业界如将其分别放在不同的价值观下去欣赏,会重新发现其中的美。 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应该具有反映并解决时代问题的特性。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土地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一个小小的园林展示作品虽无力解决时代大问题,但应该有这样的表态。在他眼里,植物没有园林植物和非园林植物之分、观赏花卉与非观赏花卉之别,所有能解决这些时代问题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甘蔗是福建本地广泛存在且生长良好的植物,又是潜力很大的能源植物,管理粗放还具有观赏性,为什么只能充当农业作物而不能作为园林材料使用呢? 王浩的看法是,在占地几千亩的厦门园博园内,如果每个园区的园子都做成植物品种丰富的小而全景观,它的整体效果就会很一般。设计师花园植物运用单纯一些,正好与其他的园子形成风格差异,营造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人们应该从园博园整体范围去认识和看待设计师花园。 设计师花园为谁做:设计师本人?大众? 业界批评:搞清服务对象再做设计 单纯从设计师个人艺术思想出发做设计师花园,在胡运骅等人看来也是站不住脚的。理由有两个。 一是,国家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园林设计也不应违背这个原则。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一定要明确服务对象。展示在园博园内的每件作品都是为游客服务的,再个性化的设计也得考虑游客的需求是什么。在这方面,设计师花园有欠缺。开园以来,他已三次到厦门园博园参观。作为老园林人,每次看到园博园内游客络绎不绝他都感到骄傲,每次也都因风景园林师园区内游客寥寥无几而失落。有一次,他特意在园区向游客问个中究竟,得到的回答多是"这里不精彩",这说明服务对象是不满意的。 二是,风景园林师园区作品所用资金全部是由厦门市政府承担的,花纳税人的钱,完全按照设计师个人意愿和欣赏品味搞设计,很难让人心服口服。 设计师辩解:业界应认清展览会的功能 "人们心中之所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意,主要是没弄清楚园林展览会的功能。"厦门园博园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所相关人士及王向荣等设计师表示。政府花钱办园林展览的重要目的是搭建平台,以促进园林思想交流、拓展产业发展方向、更新观念认识。从这个角度理解,设计师花园是成功的。一方面,它弥补了以往国内园林展览政府意志偏强、园林艺术性较弱的不足;另一方面,它向人们传递新的园林设计思想和手法。 中国园林发展方向:立足传统?多元、实用、现代? 业界批评:如此设计让人看不到未来,"这样下去中国园林就完了!" 在本届园林博览会的会刊及相关宣传材料中,探索未来风景园林行业发展方向是设置风景园林师园区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吸引新老园林人眼球的原因之一,更是它备受争议的焦点所在。为中国园林未来发展担忧,让一些参观过园区的业内人士心里无法释怀:"不知道这对今后中国园林的发展有什么帮助?"有的人甚至极而言之:"这样下去中国园林就完了!" 孟兆祯表示,无论是走传统路线还是采用现代化设计手法,不管是给中国人看还是让外国人欣赏,中国人设计的园林作品必须有中国园林特色,才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保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而从设计师花园中,看不到这一点。 设计师辩解:发展方向应是多元的不仅能观赏还要实用,"士大夫价值观就是要颠覆" 设计师们认为,中国园林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单一的,设计师花园中已明确传达了未来的某些发展方向。 "如从整体角度看,从设计师花园中是能看到未来中国园林发展方向的。 比如保留乡土特征,让人们用心去感受一个园子,而不是纯粹欣赏外在美、景观材料多样化等。"王浩说。 俞孔坚则确信:兼具观赏和实用两种功能的《蔗园》预示中国园林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他认为,中国城市30%至50%的土地是要用来做园林绿化的。如果都种上只能欣赏却无实用价值,每天还要花去大量人工、耗费大量水去管护的园艺植物,那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中国国情。他强调,当代中国园林,要有当代中国的原则,运用当代中国的材料,要有基本的环境伦理、体现当代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中国传统园林表达的是士大夫的价值观,是用大量花花草草和假山假水堆出的只能观赏却无实用价值的。而我的设计就是要抛弃这个传统、颠覆这个传统,重新发现淳朴的乡土的美,告诉人们美的多样性,告诉人们野草和甘蔗这些普通的植物也可以是很美的。" 相关链接: 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风景园林师园作品简介 《蔗园》: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俞孔坚设计。它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田园空间"。以甘蔗种植块为全园主导肌理,形成"田"的空间;以螺旋状下沉水景广场形成半开放的"园"的集散空间,从而深化人们对田园的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甘蔗这种普通农作物的应用,他试图告诉人们,城市园林是可以有生产功能的,可以为解决当代环境与能源危机发挥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作用的。 《竹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向荣设计。它以空灵的水面为主庭院的核心,以竹子为主要植物材料,塑造出一种水、竹、墙、桥相互穿插映衬的景观。 《逝去的家园---网湿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生导师朱建宁教授设计。它以鱼塘格局为水网,以海浪冲击岸边的环形构造为栈道,以野生芦苇为主要植物材料,以当地特有的红树林类植物为丛状芦苇的绿隔构形,体现人们对"逝去"生活的追忆。 《学园》: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浩设计。它以水池为中心,周边用建筑物包围,入口处为一组混凝土方形体塑山所围合,内部用粉墙漏窗分隔景观。 《风》:美国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李春风设计。在遍植观赏草的花园内,风树的圆片在风的作用下扭曲成波状,反射出无穷变化;马赛克般的自然光线,增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知,创造出一个能激发人沉思的空间。 《新浪潮》:日本千叶大学园艺部绿地环境学科博士生导师章俊华教授设计。以看得见的自然与看不见的自然为理念,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文化+平面构成+地被园艺",表现中国传统造园文化。 《桂花约想之月夜---梦天》:日本千叶大学绿地环境学科客座教授、多摩美术大学美术学部环境设计学科客座教授吉村纯一设计。以月亮为主题、以桂花为副题,由石构成庭院,表现大地与月亮同时往来的幻想世界。 《感悟迷你空间》:法国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SylvainFlipo、LilikaTroha设计。10米高的植物墙和有蔓生植物盘生的竹林骨架墙相呼应。在宁静的花园内,人们能体会到贝壳路面、青苔石板、竹林墙、秋千等带来的不同感受。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风景园林师作品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