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人物访谈 |
|
陆健健:生态功能是人工湿地建设的核心指标
日期:2009-01-05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郭泽莉 我要评论()
近年来,各地城市湿地项目纷纷上马,大型湿地公园落户城市,不少居住区项目也以建设湿地水景为由头,吸引消费者注意。日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健健教授指出,在要求城市湿地呈现自然优美景观的同时,更要重视发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但目前我国城市人工湿地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的三“不”一“没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湿地建设健康发展的障碍。 建设思想存在两大误区 目前,围绕城市人工湿地建设存在两个误区。一种是纯自然保育主义,这种观点主张让自然进行自我修复,不要人为参与,反对通过规划设计建设湿地。另一种观点是人定胜天。设计建造城市湿地像做水景设计一样,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设计,完全没有自然的成分。 设计施工要克服三“不”一“没有” 对于城市湿地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陆健健将其归纳为三“不”一“没有”——本底调查不清楚,设计不合理,施工管理不到位,没有生态监测与反馈。陆健健说,湿地设计前期调查对于后续工作成功开展非常关键。如果不清楚原始资料擅自动工,很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一两年后湿地变干涸或成为臭水塘。这不仅是资源的严重浪费,此类项目动辄上亿的建设资金,也会因此白白流失。而不了解周边水系情况,也就很难采取恰当的建造模式,不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长久发展。 严格技术管理尤为关键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陆健健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建立专业的咨询评估专家队伍;第二,制定湿地工程技术手册。这两项工作都应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他们不仅有专业的咨询评估专家,从前期规划、选址开始进行把关,设有专门的工程队伍负责施工,还有工程手册明确各项建设指标,到项目竣工后仍派遣专家进行最后评估,检测是否达到原设计规定的生态功能。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此外,在制定工程手册时,也要考虑区域性特点,在明确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允许各地进行调整,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让每一块湿地发挥最佳的生态功能。”
相关内容: 陆健健 华东师范大学 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美国获得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的生态学家;我国第一本湿地专著《中国湿地》的作者;为开创和推动我国湿地生态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多年来一直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已培养博士10多人,硕士近30人;出版学术著作9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承担国际合作,国家科技部,基金会和地方政府科研项目20多项,荣获省部级一、二等奖五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服务功能评估与价值化;以及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恢复与重建。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相关新闻
人工湿地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