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会议展览 → 会展报道 |
|
昆明生态城市建设论坛落下帷幕 专家为春城支招
日期:2008-06-23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 我要评论()
6月22日,为期两天的昆明生态城市建设论坛结束。创建生态城市是短期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是在此次昆明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上,众多专家普遍赞同的观点。 记者了解到,参与每个分论坛的,不仅有不同专业的专家,还有相关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可以说,论坛为城市建设管理者、实践者和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交流中,专家对何谓生态、如何生态各抒己见,其中不乏先进、科学的观点、理念和极具可操作性的真知灼见。如中国科学院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教授提出生态型城市应是“宜居、宜业、宜民、宜行、宜久”的城市,除加强管理、建设外,必须倡导生态文明,让市民树立生态的理念……这些观点、理念和建议将对我市建设生态城市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依据。 据论坛主办方之一昆明市科协介绍,会后,将把专家学者的发言、建议汇编成《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文集,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专家观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王如松—— 昆明花卉产业要向生态服务转型 建生态城市要走从链式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的“产业生态革命”的道路。循环的内涵是让物质循环、能量更新、信息反馈,空间和谐,时间均衡,资金流通,人力进化。 昆明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的形势下,主导产业之一的花卉“产业生态革命”应着重考虑如何从种粮食到种花;种低档花到种高档花;从个体种植到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服务;从种花、卖花的自然经济服务到品花、识花观光休闲的社会生态服务,到涵养资源环境的自然生态服务,到修身养性育人创业的文化生态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达良俊—— 生态城市需要地标性的植物 城市生态建设中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城市要对外展示什么?每个城市都有地标性建筑,比如提到东方明珠就会想到上海。城市生态建设也应采用地标性的植物群落。 引进外来树种,跨地带性种植,后期维护成本高,也不能体现城市的个性。维护中大量杀虫剂的使用,又导致了二次污染。 城市绿化要充分尊科学和自然规律,发展节约型园林绿化生态景观。应用乡土树种,就是一种低成本、近自然的绿化手段。 中国环境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张林波—— 不是种几棵树就生态了 不是种几棵树,建几个污水厂就是生态城市了。昆明的生态城市建设应表现在:以协调昆明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核心内容,以完善城市结构与功能为主要目标,以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撑体系为主要任务和方向,以打造生态市建设的运行平台为规划保障。 核心内容中,要改变昆明以资源能源消耗为驱动的发展模式。规划保障需要政府发挥调控与引导的角色地位,培育民众的意识与行为,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重点项目作为生态市建设的保障。 昆明市水利学会秘书长、正高工王鸿武—— 不能牺牲调水区域生态 昆明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通过对水资源的重新配置,解决滇池流域缺水意义重大,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可调水工程在解决用水矛盾的同时,也给生态系统带来显著变化,会对河道形态、水情、水质、动物、植物等原始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应考虑到水资源调出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必须认真研究水资源调出区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负面影响。决不能以牺牲水调出区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解决用水区的问题。 常州市园林局副局长 邵志强—— 系统规划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 与常州相比,昆明的树不算多,今年再种80万棵也不多。让车停在林荫下,人生活在森林中,不是很好吗? 昆明生态城市建设,要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和布置城市园林绿地与林业绿地、农业绿地等,将城乡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之共同形成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有机体。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首先要通过人大、政府等方面,刚性地对城乡园林绿地作出科学、系统的规划,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的园林化和城市的绿地化,实现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规划出台后,就必须按规划坚决执行。 另外,由于昆明乡村绿化在林业部门,城市绿化在园林部门,容易出现扯皮和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的的问题。在落实规划时,应突破现有体制和现有做法,整合资源,促进信息互通,才能实现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 云南省林业规划院博导、高级工程师张嘉宾—— 应建滇池保护区 建设生态城市,治理滇池,应建立滇池保护区、滇池国家森林公园、滇池流域现代森林生态园,新建和改建有一定规模的80个模式林,形成滇池流域强大、多样、高效益的模式森林生态系统,引领、支撑滇池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才能把昆明建成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高原湖滨山水生态市。 昆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高级规划师王学海—— 发展公共交通是当务之急 城市使用建筑消耗了城市能源的50%,其次就是交通。有关数据显示,公交车、自行车、私家车人均占用停车与行车空间比例为1:2:32。可见,公共交通的强大可以带来能源消耗的减少。 目前,昆明公共交通普遍存在运力不足、公交准点率低等问题,使得城市公共交通能力薄弱。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可以说是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在建设城市轨道,加强公共交通的同时,还要结合绿地系统、公共空间进行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规划。 昆明滇池研究会常务 副理事长、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李国春—— 建设后备水源 按照国内外的治理湖泊和水体的经验,用清水置换水体,是生态环境修复提速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国内湖泊治理来讲:太湖、巢湖和武汉东湖是靠长江水来置换水体,西湖是靠引钱塘江的水置换水体,上述湖泊的生态环境靠水体置换恢复很快,效果最佳。 建议用掌鸠河高价优质水替换松华坝低价次优水来置换滇池水体是上策,是“自身输血”的办法,首先使盘龙江变清,逐年置换滇池水体,加快修复和优化滇池生态环境。 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院长、教授樊国盛—— 可栽储备“财富” 对于部分市民提出的某些地方栽种的树木密集,这不要紧,现在昆明好多地方栽种的还是小树,等小树长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不影响市民的生活,即使今后树长大了,还可以移栽到其它地方,比如现在栽下80万棵树,20时年后,这80万棵树已经是一笔“财富”。 昆明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的道路,要坚持走下去。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院长、教授迟毅林—— 节能降耗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过去,中国的制造业以低成本在世界之林中竞争。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能源消耗带来的资源成本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逐渐减弱。因此,节能降耗不仅是保护环境层面的问题,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跳出滇池治理滇池 容小、老化、过载、少水、脆弱是滇池的现状,要跳出滇池才能治理滇池,把昆明市发展界定和优化在滇池流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将一些不适合滇池流域发展的工业和其它产业向流域外迁出,或在产业布局中限制在滇池流域内发展。这样,既保护了滇池,也为滇池外流域发展提供机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