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插花艺术 |
|
“中国红”千里飞赴颁奖台(组图)
日期:2008-08-11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张巍华 王晴 我要评论()
昨天11点5分,夺得北京奥运会首金的捷克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向观众挥手致意,她手中的“红红火火”——奥运颁奖花束随之摆动。整个过程仅仅1分钟,但这束颁奖用花的主花材从云南基地“走”到颁奖台至少需要两天。其间,防压、制作及防腐等工作要做到细致入微,呵护备至。 每箱500扎,每扎10枝花案头一把尺,量准40厘米 8月7日下午,为制作奥运赛程第一天的奥运花束,云南奥运花卉基地当天采摘下新鲜的“中国红”月季,随后立即将其送往机场。 奥运花卉配送中心执行总经理林凤军说,每箱放着500扎,每扎10枝花,而以往花卉多为每扎20枝,“这样可以避免花朵被挤压”。同时,航空公司也为花材运输开辟绿色通道,“最晚上飞机,到北京后最先下飞机”。鉴于花材在途中及制作过程的损耗,这次空运仍多运了20%。 记者看到,每扎花的长度差别不大,左右不过1厘米,且都有牛皮纸包裹。从云南主花材基地到北京大约飞行3个小时,转运到北京的配送中心总共需要6个小时,之后立即送入冷库保存。 “红红火火”主要由9枝“中国红”月季组成。在中国传统中,9被誉为至尊,代表着生生不息,同时还蕴含着长长久久之意。配花、配叶则选用了6枝火龙珠、6枝假龙头、6片芒叶、6片玉簪叶和6片书带草,这些花材均由6枝(片)组成,取一帆风顺之意。 8月8日上午刚过8点半,位于草桥的奥运花卉配送中心开始忙碌起来。 昨天刚从云南运抵此的主花材被送到了制作间——一间约300平方米的大花房。冷库的温度控制在5℃到8℃,而制作室的温度约20℃。 花束的制作采用流水线作业,分为花材整理、制作、保鲜、包装及验收装箱等5个步骤。奥运会期间,所有的颁奖礼仪用花都在这里制作。制作人员由5名现场园艺指导和50多名奥运颁奖礼仪用花专业志愿者组成。 除了花材整理外,每张工作台上都附有尺子,且每把尺均为40厘米长。花艺师梁勤璋说,奥运花束整体高度要求40厘米,“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运动员手拿,拍摄时不会挡脸;另一方面是因为颁奖用的礼仪托盘容量有限”。 下午1点半,20多名志愿者开始正式制作8月9日的奥运颁奖用花。8月9日当天共产生24枚奖牌,而他们需要完成29束,“多出来的5束是‘替补’”。下午4点左右,奥运花束制作完毕。 8小时保鲜,随时要补妆 按照奥组委的要求,所有颁奖花束要提前4小时进场馆。 梁勤璋最担心的是花束进场馆后的保鲜问题,“我们这儿(奥运花卉配送中心)有严格的温度控制,但场馆里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很多场馆是露天的,没有空调,这不易于花束的保鲜”。 为此,花束在制作完成后,会被放进塑料泡沫箱。每个泡沫箱内可直立地插放4束鲜花,并在箱内放置装冰块的凹槽。 “我们要把总时间控制在6至8个小时内,这样才能保证花束的新鲜。”梁勤璋说,8月9日一早,第一车奥运颁奖用花被运往北京射击馆。 奥运花卉配送中心共有15辆奥运颁奖花专用配送车。每车除了司机还将有一名志愿者“护花”进入场馆,“他们也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花卉技术人员,在花束送到运动员手中之前,再检查花束有没有出现打蔫、变形、脱瓣等情况,并随时用替补花为花束‘补妆’。”林凤军说。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