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病虫害防治 |
|
可持续园林发展与害虫防治
日期:2008-10-28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中心 作者:段半锁 李占龙 我要评论()
三、可持续园林中害虫防治的指导思想 园林害虫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充分了解园林生态子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进行抗性品种栽培和害虫与天敌动态监测,综合使用包括害虫防治措施在内的各种生态调控手段,通过综合、优化设计和实施,将害虫防治与其它措施寓为一体,以生态工程技术,对园林生态系统及其植物—害虫—天敌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变对抗为利用,变控制为调节,变害为利,以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尽可能地少用化肥、农药,使园林生产得以持续发展。 显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害虫管理,需非常注重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园林的可持续性。它要求在开展害虫防治时,既考虑到防治对象与被保护对象,也考虑土壤、生物资源等整个园林生产体系中各组分;既考虑到当时当地害虫的发生与危害,也考虑到未来及更大时空尺度的害虫发生动态与防治的生态风险分析;既考虑到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游憩、观赏需要,也考虑不致于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地和环境条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害虫管理体系。在未来的害虫管理体系中植物的抗性、天敌的作用、栽培防治与生物技术的应用将得到极大的加强,而化学农药的作用将显著地减少。 四、可持续园林中害虫防治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园林发展的需要,以及害虫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在害虫防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害虫防治对策。 1、充分发挥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 自然因素对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据报道,在生态系统害虫的控制作用中,天敌的控害作用在50%以上,植物抗性和其它生态因素的调控作中占40%,天敌与抗性的综合控害作用超过80%。因此,可持续园林发展中的害虫防治,非常强调发挥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 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当地园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从观念上把已经习惯了的园林害虫防治转变为园林害虫管理。从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有害生物—天敌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抗逆作用,将植物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调整到最佳状态。强调天敌的控害作用,通过植物合理配置,使用选择性农药和无公害农药,创造天敌生存与繁殖的最适条件,应用多种调控措施,破坏有害生物栖息生境,恶化其生存与侵害的条件,将害虫持续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 2、少用化学农药,发展无公害防治制剂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害虫防治的根本对策。目前,瑞典已成功地实施了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计划,丹麦和荷兰也分别制定了2003年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行动计划”和“长期植物保护规划”。美国1993年发布公告,尽最大努力减少使用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农药使用量50%。因此,对人畜及生态环境相对安全的无公害制剂产量每年以10%— 2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BT杀虫剂防治害虫已由80年代的5万kg发展到2002年的2000万kg。利用病毒制剂和白僵菌防治害虫面积每年分别在10万公顷和66.7万公顷以上。近年来诱杀和干扰害虫正常行为的昆虫信息素也已成为害虫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强调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近年来,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的发展,为害虫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尽可能地少用化学农药奠定了基础。目前,主要从植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着重研究以下三方面内容:1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对害虫产生抗性。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微生物本身基因,以提高其对害虫的感染力,或与异源病毒重组以扩大其宿主范围,或将外源激素、酶和毒素基因导入杆状病毒基因组以增强其致病作用。3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以昆虫转座因子P因子作为载体,将显性不育基因,结构基因导入雄虫体内培养出不育雄虫,从而达到异常控制害虫的目的。 4、将害虫防治纳入可持续园林管理之中 害虫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影响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很多,害虫防治只是其中之一。害虫防治必须服从可持续园林发展的需要,与其它栽培、管理等协调配合,将植物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与植物的综合营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保护植物扩展到保护园林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相关新闻
可持续发展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