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验交流 |
|
调整思路 应对萧条苗市
日期:2009-01-13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孙妙夫 我要评论()
一位萧山苗木业者最近在博客中写道:“金融危机让我忐忑不安。苗木基地现已空了一大半,想种苗又怕血本无归。大部分资金被配送套牢,真是感到压力好大!要是年底苗款再收不回来,真不知该怎么办……”在萧山,苗木积压、苗款回流困难、苗企资金链不能有效运转等,成了2008年秋冬苗木经营中的惨淡写照。 但从国家政策来分析,苗市前景并不那么糟糕: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4万亿元投资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其中之一;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园林苗木行业的市场份额很大。面对困境中的机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控制企业内耗 资金紧张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控制好成本,开源节流。所以,企业不仅要在外开拓市场,还得勤练内部理财功力。在不影响企业继续发展的基础上,节约自己在各环节的每一笔支出,尽可能地降低内耗,以期安全地越过苗市“冬天”。 虽然苗木产品市场“冬天”的不确定性强,但事物发展都有起因与特点,控制内耗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免疫能力。当市场的不利因素真正影响到企业时,企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一段时间。 慎对低价倾销 虽然低价倾销是回笼资金的重要手段,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可能削减苗木经营者的自身利益,还会使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多数产品质量难以提高,想要冲出重围更是难上加难。 1995年国内空调业的倾销就是最好的教训。由于低价竞争,当时400多个注册品牌十年后仅剩下20多个。那些没有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只知道一味降价和恶意竞争的企业,几乎全部遭到了市场的淘汰。 在近段时间国内苗木产业遭遇寒流时,一些有市场意识的苗木经营者比以前更深刻地反省:“只有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才有可能实现苗企的可持续性发展。” 综观中外企业发展历史,没有一个能完全依赖价格竞争而充分引导市场的。所以,苗木产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突破价格战的桎梏。 转变经营观念 苗木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苗木行业有淡旺季之分,应该“淡季做市场,旺季做销量”。 有些亏损严重的苗木业者现在想育苗却担心亏损,不种看着土地又心有不甘。与其这样叹息,不如利用现阶段做好市场调查,明确本地和外地苗木的存储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近阶段需求什么,最大限度地预测好将来需求什么,再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自己客户资源,做好生产计划,为下一轮的销售旺季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产计划做得好是突出重围的捷径。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要坚持不跟风,不盲目种植,应市而种才能出效益。如近期萧山很多苗木跌价,但胸径10厘米以上的无患子、栾树、乌桕等乡土树种价格却一直稳定。 走优质苗之路 目前,业内大力提倡做节约型、精品型园林,在用苗投入方面已不再讲究数量,而重在质量,“品质时代”呼之欲出。因而,苗木的品质将决定其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 一亩地种3万至3.5万棵苗的方式已不能适应今后的市场需求。要舍得“砍”,才能避免苗木干茎纤瘦、冠幅不正等现象。同时,要注重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结合,这是苗木生产过程中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必然会降低苗木不合格率和次品风险,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其实这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苗木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苗木产品的同质化必将导致价格的恶性竞争,差异化竞争将成为今后竞争的重点,其中包括苗木产品、销售渠道和营销模式等。笔者呼吁:大苗圃要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打造龙头企业的苗木产业链;小苗圃要有特色,让产品突出“新、优、奇、特”;中型苗圃则积极整合营销队伍,“抱团”出销量。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