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民: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3年1月13日上午,以“生态文明——风景园林师的引领与实践”为主题的园林城市与人居环境论坛在北京新大都饭店成功召开。该论坛作为“第三届园冶高峰论坛”的主要活动之一,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中国花卉园艺与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副会长(原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视员)曹南燕女士的主持下,各演讲嘉宾纷纷阐述精彩的观点、先进的理念,让在场听众受益匪浅。【详细】
孙建君:国学这个词有很多争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建君教授说:“国学这个词还有很多争议,一个是大,一个是缩小,还有人根本就不承认,所以有不同的观点。实际国学就是学术,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有学术,有艺术,有信仰等等。”【详细】
万书元:园林追求的是审美境界
万书元教授谈到“近两年我到国外考察很多国外园林,当时考察外国园林的时候我就想,外国园林是真正的自然主义的,人家是在自然怀抱当中去建一点小东西,被自然所环抱。我们全是做出来的,你是做出来的自然主义,有很多误区我们需要解决。”【详细】
吴洪:如何让传统文化资源最大化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吴洪教授在论坛上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家要回忆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国放弃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自己放弃的。【详细】
董雅:当代园林要融入城市发展
提到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可以做一个研究的引进,如何创新这是可以研究。但是现在的园林要融入到城市发展当中,钱学森同志提到山水城市并不是有山有水的城市,它是提出一种精神概念,一种文化概念。【详细】
李季:文化产业要薪火相传
李季教授认为“如果我们能形成一套共识,我相信对我们目前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园林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详细】
王永章:把园林造型加到文化产业
园林艺术没有单独作为一个产业门类列到文化产业里面去,02年之后,十六大之后,文化产业的概念,总书记讲的那是我起草的,后来中间不断发展变化,包括动漫、游戏,到十八大以后又加上文化部的创意设计。【详细】
居阅时:中国园林不是简单的游赏场所
中国的园林不是简单的游赏场所,而是精神层面的遗存。园林中一切要素,山水、树木、建筑、水质等等都有文化含义,中国园林是表达意义的场所。我看有很多造林公司,他们种树都没有搞清楚这个树是什么意思,树是不能乱种的,树是有人的文化内涵在内【详细】
城镇化概念受楼市热捧 酝酿新一轮涨价
自去年十八大以来,城镇化概念便一直受到楼市热捧。受此影响,房企对未来的市场寄予厚望,拿地的节奏明显加快,各地不断涌现"地王",而开发的成本也随之上扬。【详细】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
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任飞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社会管理、社会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化认识。【详细】
生态文明的内核是绿色经济
2008年,诺兰特承接了北京电子城)西区扩建的项目。在南边的2平方公里区域内,我们做了一个园区的生态规划。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比较系统地提出"生命周期"方法论,将这个最初存在于产品领域的概念运用到园区建设中来,这是以往的园区建设没有过的。【详细】
城市发展必须考虑生态代价
生态城市建设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具体落实层面仍旧面临不少难题,应从立法、制度等多方面为我国生态发展保驾护航。生态一词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详细】
专访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对本刊记者表示,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但其后因为这一概念太过庞杂而难以推进落实,反而不如具体明确的低碳城市概念显得红火。【详细】
洪德元院士:植物多样性保护亡羊补牢尚未晚
在洪德元看来,中国是植物大国,资源丰富,但生物多样性保护距离真正科学有效的保护,不管是就地保护还是迁地保护,差距还很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