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内核是绿色经济
《中关村》:近几年,各类园区在中国迅速崛起,在规划建设方面,也都不约而同地打出"生态"牌,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园区的生态规划?
班勇:做园区的生态规划一定要将生态、景观和休闲结合起来。
2008年,诺兰特承接了北京电子城)西区扩建的项目。在南边的2平方公里区域内,我们做了一个园区的生态规划。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比较系统地提出"生命周期"方法论,将这个最初存在于产品领域的概念运用到园区建设中来,这是以往的园区建设没有过的。
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生态绿地网络。跟以往不同,这次的生态绿地网络主要偏向于生态网络,而非城市绿地网络。我们考虑到供小型哺乳动物穿行的绿色廊道怎么构成,如何给高科技研发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让园区充满活力,让景观看上去更养眼。
其次,我们强调自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对干旱的北京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北京好多地方并没有单独的雨水管道,雨水流入排污管道,白白浪费了很多资源。我们采用了高新生态技术让雨水就地下渗,补充地下水。
再次,我们提倡绿色交通。园区生态规划为什么要提绿色交通?我们是从环境保护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如果道路不畅通,机动车的走走停停就会增加耗能和污染。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设立小街区、单行线、高峰时期的道路分流等。
大街区的左转区很多,会导致多个路口有交叉,影响交通效率,而小街区可以保证更多采取右转,这就能缓解交通堵塞。单行线最大的好处是,在人口密集的主城区,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在以研发为主的高新科技园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条双向8车道的路,上下班的时候,都是路的一侧堵,另一侧几乎没有车通行。这样的情况其实可以调控,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可以把另外一侧几乎没有车通行的2个车道调控到拥堵的这一侧,保证有6个车道通行,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还有红绿灯的管制,适当改善一下也能提升通行效率。假如一条路上有10个红绿灯路口,我们现在的管制方法是每个路口亮红灯和亮绿灯的时间不统一,导致可能每个路口都要停下来。国外的管制方法是,亮红灯的时候全是红灯,亮绿灯的时候全是绿灯,这样通行速度就可以加快,提高通[微博]行效率。
《中关村》:您怎么理解生态的深层含义?对于园区来说,是不是把环境搞好了就能称为生态园区呢?
班勇:生态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方方面面。人对自然和环境的态度很重要,人与自然和谐就是一个根本的态度。我们提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内核是什么?是发展绿色经济,要将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园区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科技园区,这类园区聚集的企业更多的是研发类的,像北京电子城西区和海东科技园就属于这类园区;另一类是工业园区,这类园区聚集的企业更多的是生产型资源类的,比如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这类企业存在上下游问题,上游企业的原料和下游企业的废物要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循环经济形成上下游的链条。这类园区的生态设计更多的是从产业结构上着手,使上下游企业衔接通畅。
《中关村》:在您看来绿色经济其实就是生态经济的概念,那么您认为绿色经济的标识又是什么?
班勇:广泛地说,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就是绿色的经济运行方式。比如电脑的生态设计,它的每一个元器件都是自成体系的,如果要更换的话,只需把坏掉的那个元器件换掉就行,而不必更换整个电路板。同时,尽可能少地使用污染严重的重金属材料。
《中关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是什么?您在做生态规划的时候遇到过哪些突出难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班勇: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提生态经济范畴,这是最容易忽视的。生态的保护和修复一定要和经济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因为生态的保护和修复需要不断投入财力,如果没有经济的概念,那将持续不下去。比如建一个公园,如果没有把自然规律利用起来,将增加很多人工成本。比如水体,它是有自净能力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河岸有一些生态的做法,这样可以减少治理污水的投入。
生态问题其实与经济问题有连带关系。我们做生态设计的时候从来都是和经济结合在一起的。比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作为山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原来老百姓靠上山砍柴为业,现在不让他们砍了,我们就得让老百姓有新的出路才行,得有新的替代模式才行。
从2010年开始,我们参与了北京市山区经济建设的一些工作,这是生态与经济很好的协调。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的黄塔沟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对这个区域,我们提出发展芳香经济,大做野生花卉文章。我们打破了北京以往一村一品的家庭式小农经济的做法,扩大野生花卉的种植规模。发展芳香经济和生态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北京的山区定位是水源涵养为主,2010年所有的矿山都关闭了,这就涉及到经济转型问题,以前是黑色经济,现在要变成绿色经济,要发挥山区优势,把依靠山的产业转到旅游和特色农业上来,当地好多人就从事特色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了。
《中关村》:不仅是园区建设向"生态"靠拢,很多地方城市也都打出"生态"概念,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千城一面",有特色的很少,您认为一个城市应该如何走好"生态"这步棋?
班勇:建设生态园区的做法,其实同样适用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如果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中国很多城市变得千城一面,都像一个模子里克隆出来的。
要彰显特色,最基本的就是维持原有的地貌。2011年我们在湖南益阳承接了一个项目,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益阳是地级市,城区是丘陵地貌,特点是一山一水。但是为了建设方便,那些极具特色的小山丘都被铲掉了,城区变成大平地,毫无地方特色可言。我们承接的时候,还残存一些没有连根铲掉的小山丘,我们要求一定要保留下来。在我们看来,这些残存的小山丘就是未来生态的节点,是未来动物的避难所,动物可以在那里栖息。这些小山丘的面积大多在0.5-1公顷之间,如果把这些点连成一个网络,再与城市里的绿带结合在一起,往外延伸与自然山体结合,再建一些慢行道,就构成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绿地网络,整个城市就有活力了。
现在的城市建设太注重和强调人的能力了,实际上,和自然比起来,人是很渺小的。所以一定要给"生态"一个明确的定位,人类只是自然界当中的一份子,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要保留自然遗物。
链接:班勇博士简介
北京诺兰特生态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诺兰特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总规划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遴选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广西百色市人民政府顾问。
编辑:qijian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