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滨海盐碱地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2007-04-16 08:00:00    作者:高卫斌 宋吉平     来源:园林科技     浏览次数:

高卫斌1宋吉平2

(1. 山东省东营市园林绿化处 257091  2. 山东省东营区城市管理局)

言: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滨海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滨海盐碱地。认真分析制约盐碱地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充分认识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在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盐碱地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向和趋势,对于盐碱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制约因素

影响滨海盐碱地城市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有许多,其中植被生态、水资源、次生盐渍化是环境因素中最重要,也是影响园林绿化最明显的三个因素。

1.生态系统脆弱

滨海盐碱地区植物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的粗放耕作、盲目垦殖、围海造地等使原有的湿地生态受到进一步破坏,森林覆盖率低,且植被相对单一、贫乏,稳定性差,没有从整体上形成应有的生态防护林体系。

由于受海水侵蚀、河流改道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盐碱化危害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加上水资源紧张,使原生植被引起逆向演替,工业三废、城市污水使环境更加恶化,这一切使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城市绿化工作变得更加因难。

2.水资源短缺

淡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紧张,滨海盐碱地城市面临水资源危机。高矿化度地下水不能采用,河流便成为唯一的淡水来源。处于河流下游的地区受到上游引水量加大、地下水超采、气候干旱、水资源浪费和水质污染等影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建国以来,因上游地区对黄河水资源开展利用呈上升趋势,造成中下游来水逐年减少。据资料统计,50年代年均入海径流量为480.5亿立方米,到90年代入海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50.3%,而且黄河下游断流频度增加,时间提前,历史延长,加重了土壤盐碱化程度。城市绿化中的大面积草坪受到严重危胁,1995年大旱,胜利油田和东营市曾限量供水,城市绿化用水难以保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供水成本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用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大旱之年甚至不可调和。

3.次生盐渍化危害加剧

滨海盐碱地区多是退海之地,呈高盐性。由于年降水量较少(或多集中在雨季),蒸发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程度不断扩大。土壤次生盐碱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利的自然因素是土壤发生盐碱化的前提条件,人为活动的干预,则促进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和发展。不合理的绿地浇灌方式,如洒水车喷灌,水分不渗入地下,仅局限在地表,引起了土壤的返盐。

次生盐渍化使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提高,植物根系吸水受限,进而出现反渗透现象,造成生理干旱;植物吸收的盐类离子,引起中毒或生理功能失调;土壤孔隙被堵,结构变坏,通透性差,微生物活动减弱,土壤肥力下降。危害的最终结果使树木生长缓慢,观赏价值降低,甚至死亡;草坪严重退化加剧,出现斑秃,甚至大面积死亡,影响景观效果,直接威胁城市绿化的成果。

二、滨海盐碱地现有绿化模式的局限性

现有的滨海盐碱地绿化模式中主要有微区改碱、淡水洗盐、管线排碱及更换客土等绿化等。其中的微区改碱、淡水洗盐、管线排碱只是局部应用,客土绿化占相当大的比例。重点地段、重点工程、道路绿化实行客土种植,是迅速见成效的有效手段,但大规模客土则是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 客土挖运在破坏了外地土地资源地形地貌的同时,也破坏了客土地段的原土资源;

2. 盐碱土有它本身的进化演替规律,从土地生态角度讲,挖除原土就破坏了土地表层的某种平衡。因地下水位升高,蒸发量加大,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的趋势是难以避免的;

3.?客土绿化成本巨大,客土费用约占绿地成本的2/3,加上客土建植草坪多是冷季型进口草坪,浇水修剪频繁,建成后养护、管理成本逐年递增。不难看出,建立在巨大资金支持基础上的客土绿化,浪费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并因管理费用提高,限制了城市绿化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4.?不利用盐碱土的改良,破坏了盐碱地的土壤种植物演替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三、滨海盐碱地城市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针对滨海盐碱地的特点,建立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是实现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应该从尊重盐碱地自然演替规律入手,宏观规划上弱化城区界限,农业、林业、水利、公路各部门多行业统筹规划,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国土规划的一部分。本着产权明晰、统一规划、分头实施的原则,保护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发展生态大园林。

1. 建立生态网络体系

滨海盐碱地城市地域绿化都是平原绿化,大的风景区、林网配套的农田可称为面,河道、公路绿化和沿河防护林可以称为线,城市村镇绿化、大型苗圃可称为点,构成从内陆到海滨、从城市到农村纵横交错的以人工湿地为主的生态网络体系。城市绿化作为这个网络上的一个点,它的规划范围在市区和郊区,或者说整个城市规划控制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绿地系统,称为生态园林,亦即大环境绿化。

2. 盐碱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滨海盐碱地园林建设绿化除遵循生态园林的一般原则外,应该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要求。盐碱地生态园林建设,应着重突出滨海盐碱地的生态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

滨海盐碱地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制定相应政策,注意保护好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如农田、废弃地等,同样也要保护好近期不进行建设的建设用地。不能随意划定取土场,不能将原地形挖得支离破碎。在这些零星的农田用地、低洼不平的原生盐碱地在内,内藏丰富的盐生植物物种资源,体现着盐生植被自然演变交替的复杂性,向我们昭示着科学合理的改盐规律。我们要向大自然学习,研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规律,采取根本性技术措施,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坚决反对违反自然规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把盐碱地绿化作为百年大计去研究、去实践。

(2)整体优先原则

即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近期效益服从远期目标。建国以来,根据滨海盐碱地的自然特点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滨海盐碱区农业生产以建立排灌系统、营造防护林为主,有效地发挥改碱设施作用。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化过程中,如能有目的地保护现有河渠、林网,有计划有选择地建造滨河绿地和防护林带,就能促使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土壤和小气候逐步得到改善。城市规划区内外,大片的农田是“准绿地”,它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不可低估,这部分农田如果能够有效地保护,一方面,可以保护当地农民的利益,获得现实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这部分农田被人为破坏则不可逆转地引起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部分农业用地来之不易,改造成郊区林地或防护林,比在盐碱地上造林容易得多。由此看来,现有农田林网加以完善,可成为城市建设近期的防护林体系,按规划建设高标准城市防护林是城市建设远期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巨大的环境工程。

(3)集约化原则

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应当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集约化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地面设施尤其是农业设施,如河渠、农田、林网;二是探求应用耐盐人工植物群落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认识和掌握水盐运动规律,平衡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杜绝不计成本、不计资源效益的掠夺式建设,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三是对绿化空间的追求。滨海盐碱地城市绿化应提倡垂直绿化和水体绿化,追求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而不能把片面追求绿地率作为唯一指标,应重点突出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的提高。

(4)本地化原则

是指充分结合地域气候特征、延续地方文化,体现盐碱地城市绿化的多样性。治海盐碱地分布范围广,而每个地区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地域文化也各不相同。这有利于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材料,创造不同的植物景观。就改碱技术而言,虽同是滨海盐渍土,但性质却不尽相同,应相互借鉴。譬如,城市中心保留或建设的小规模湿地(江苏盐城),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建成的生态园(山东寿光),路域绿化中建植连片藉池(山东东营),废弃盐土改造利用(天津)等,都是结合当地特点的成功之举。本地区原则应形成地方风格,体现地方化,避免千篇一律和贪大求全。

盐碱地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要求和重要组织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盐碱地城市园林绿化的主流。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