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燮谈我国几座古城区整体和谐的传统
无中不立,五方为体??谈我国几座古城区整体和谐的传统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我国古代城市无论大小均高筑城墙,既保安全,又阻止“摊大饼”。例如古都北京城墙呈“凸”字形,城内面积62平方公里,由内而外共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道墙。苏州府城墙呈“回”字形,面积约15平方公里。大城之内有“子城”。平遥县城呈“口”字形,面积2.25平方公里,只有一道城墙。城市虽有等级、规模、地理位置等的不同,但布局的基本形制大同小异。如中间均有一道南北中轴线,如街道布局全为方格棋盘式??经纬交织,主次分明,井井有条,有的街道直对城门。城市无论大小,皆为有机整体,中轴是中枢脊椎,街道是骨架,而建筑等等则是血肉。
一、北京
“非壮丽无以重威”这是历代帝都必定继承的传统。北京古城区的整体风貌既统一和谐,又对比强烈。从高处下看,中轴线上的紫禁城与皇城,呈现为一片特别耀眼的黄琉璃瓦的金光闪闪,在四周外围尽是大面积的灰色建筑的烘托中,更加格外地壮丽辉煌。托物寄史,堪称是留下记忆最多的一部典章史籍;托物寄情,又是一曲凝固的宫阙建筑艺术的交响乐。
北京古都的中轴线长达7.8公里。这道壮丽的无与伦比的古都中轴线,上对苍天的天轴??天上的紫微星居中对应地上的紫禁城,紫宸星居南对应“前朝”,天市星居北对应“后市”。这道地上中轴线还是“天子五门三朝”的神圣的长廊。根据《周礼》天子五门是:皋门(天安门)??库门(端门)??雉门(午门)??应门(太和门)??路门(乾清门)。天子三朝是:外朝(午门至天安门)??治朝(太和殿前)??燕朝(乾清宫内廷)。
中轴线上“三朝五门”的布局秩序是固定的,程式化的。以中轴线为准绳的整个都城布局毫无例外,也都有程式化的建筑定位的规矩,并且非常严格。如左祖右社、左文右武等。
二、苏州
苏州古城的记忆清楚而详细地留在了南宋《平江图》古碑上(南宋绍定二年即公元1229年刻)。水陆并行“双棋盘街式”的全部城区,包括城墙、街道、河流、桥梁、官府、寺观、佛塔、园林、书院、商铺、宅第、教坊、楼阁、牌坊等等,尽刻在其中。对照苏州古城现状,基本相似。碑刻上还可以看出,城内河道有南北六条,东西十四条,并行的河街上,共有桥三百九十五座,寺观五十余座,甚至还刻有街口牌坊的名字。城中心的“子城”是府衙所在,“子城”内分六区,有设厅、府院、厅司、兵营、住宅等建筑。后面还有花园,整个“子城”择中而立,位于城区中心稍偏东南,规模很大。
苏州这座“回”字形的棋盘式古城区,独具水乡特色。河道街道并行,相依相偎,水上行船,陆上行人行车,河多桥多,这种别具风采的水陆双功能的双棋盘街道的古城风貌,如诗如画。唐诗宋诗均有非常形象的,淋漓尽致的描绘。
如唐朝白居易诗:
半酣凭栏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
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
如宋朝杜荀鹤诗(半首):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三、平遥
面积仅有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区,整体保护好,留住了传统建筑真实性,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像平遥这样的古城风貌,过去在山西,尤其在晋中几乎县县如此。然而现在除平遥外,都有相当部分旧貌换新颜拆改了。即使是北京、苏州,也不能不说失去了的记忆比较多。
平遥古城留下的记忆不仅多,而且相当完整。一是古城墙全部健在。二是延续了古城区的传统程式化布局和建筑位序。三是传统建筑保护完好,修旧如旧,历史风貌相当完整。四是传统民居保护与使用结合,仍旧有人住、有人管、有人爱护。五是城内全面保护,城外另建现代化新区,并限制新区建筑高度和两区之间的距离。
平遥曾经是“汇通天下”的票号金融名城,有银子“拉不完、填不满”之说。与此同时,它也不乏“文气”。这从城内的古建筑上可以反映。如:文庙大成殿规模大、形制高,而且建的早(金代)。象征“文运昌盛”之神的魁星楼和文昌阁,高高地建在东南方位的城墙上。而整个城墙的“马面”和“垛口”则全都象征性地用来纪念孔子的七十二贤人和三千弟子。城内城外还有不少书院的古建筑或遗址。
应当明确,我国并非所有城市的城墙都是围成方的。南方或者山区的有些城区就不一定方。但是在城内如南京城内的明皇城、宫城,以及有的城市的“子城”则全是方的。至于王府、官衙、官宅、寺庙、会馆及民宅,不论是在何地何城,都离不开中轴四合的基本形制。当然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对这种“方制”的融合有的很多,有的少些。
中国人的“尚中”观念很深。 传统城市与建筑的空间整体是“无中不立”。就是说,必须有一根中枢脊椎的纵向中轴贯通城市这盘棋,才能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陕西考古发掘证明:西安半坡居住遗址居中的“大房子”,周原发掘出西周时的中轴对称的四合院遗址,皆属于无中不立的历史见证。
传统根深的中轴线是怎麽来的?源自“天人合一”的理念。前面说过,明清首都北京地上的中轴线是和天上的中轴线,象天法地对应着的,是神话之美。同时,我国地处北半球,纵向“尚中”的中轴线正好与“扶阴抱阳”面南背北相适应。也就是说与太阳运转规律和对地面居住生活喜欢朝南相适应。由此可见,“天人合一”更有科学之实,甚至有关人类生存之实。
探索我国古城的和谐整体,不宜只局限于所谓的东、西、南、北,“四方为形”的整体表面皮层,而要深入着眼于“五方为体”,即东、西、南、北、中五方的全面有机结合。城区一盘棋“无中不立”,所以中轴线的主导影响特别重要。同时,宛如下一盘棋。必须掌握全局,将帅既统帅全局,却又不能出格,超越自己居中靠后的那块范围,进而时时都要依靠士相车马炮卒的密切配合,每一步皆是严格地纳入“位序”,从来不可以乱摆乱动。前面许多举例实际上等于从不同角度说明“五方为体”的“体”的一些内容和实质。此外,天地对应东西南北中的五方,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天上四象围绕着天庭,即“天人合一”的上下对应。
我国古城区历史悠久,文化根深,承前启后,在发展中不离其宗,它们传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非常宝贵的。这个传统是怎麽来的?我想一是来自“天人合一”的理念,二是来自以礼治国的礼制规范,特别是《周礼》在城市与建筑的经典规范作用。“无中不立”“五方为体”也是如此。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