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园建设淡化“人文景观”
南京将在今后重点建设的郊野公园中尽量减少“人文景观”的痕迹,确保市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原生态”将是今后公园建设的一个趋势。
2008年之前,南京将重点建设15座郊野公园,总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10。这些郊野公园形成的环城森林圈,将成为维护城市生命系统的“绿肺”和“绿肾”,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如今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前期准备与规划,聚宝山森林公园、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三桥滨江湿地公园等郊野公园即将进入绿化建设阶段。
南京市园林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主城区建设公园的空间愈来愈局促,今后公园建设的重点将放在郊野公园上面。这些公园的建设将尽量减少雕塑、标志性建筑等“人文景观”的痕迹。日前完成拆迁的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就是一个典型。负责该项目的南京市建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建设方案,这个位于光华门外的湿地公园,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野生芦苇荡和自然地貌,人工主要表现为在陆地上种植乔、灌、草等地被植物,让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在水面绽放,最终让绿色植物全覆盖,达到天衣无缝的自然状态。由于该项目以保护湿地现状和恢复性绿化为主,所以整个工程量并不算大。据介绍,其它郊野公园的建设,除了确实能够挖掘、展示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项目,也将尽量减少人文景观的影子。
有关人士介绍,南京园林建设尽量少搞雕塑等“人文景观”,除了南京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努力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外,也包含着对以前公园建设中一些不太和谐的“人文景观”建设的反思。据介绍,有的公园为了增加景观数量,盲目上马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大型雕塑,反倒破坏了公园的自然和谐状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摘自 景观中国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