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申报世界遗产的岁月

2007-08-22 08:00:00    作者:张二妮     来源:http://www.fjms.net     浏览次数:

    2007年6月23日至7月3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在此次大会上由21个成员国表决。新西兰当地时间27日下午18时17分,“中国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榜上有名。贵州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欢呼:世界遗产拥抱贵州
    从新西兰发出的电波传到了国内、传到了贵州,欢呼声响彻祖国大地,响彻贵州绿水青山。
    这是中国第6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为之骄傲,贵州为之自豪。
    这一刻,贵州等得太久。
    贵州人清晰记得,14年前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遗失败的经历深深刺痛了每一个的心;贵州人人深切期盼,拥有无数世界级资源的旅游大省,不再“望遗兴叹”。
    梦想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经过反复的争论,2001年,省建设厅党组顶住不少怀疑甚至嘲讽的目光,果断做出决策:全力以赴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捆绑申报项目。
    在建设部的大力推动下,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广西等省市开展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在厅党组的大力支持,省申遗办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推进工作。在整个申遗过程中,贵州的准备工作始终走在中国南方相关省市前列。
    天道酬勤。2005年9月9日,建设部发文确定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系列项目的第一批提名地,并指定由贵州省建设厅牵头负责组织相关申报工作。
    建设部专家这样称赞:“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贵州省建设厅自始至终都怀有必胜的信心,都展示了饱满的热情,都体现了扎实的工作作风。
申遗工作浩瀚复杂,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头万绪还得从编制高质量文本开始。依靠专家,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是成败的首要因素。无数次考察,无数次反复,无数次修改,无数次加班。在财力、人力匮乏的情况下,我省克服重重困难,在建设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了贵州锥状喀斯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文本编制工作,对贵州锥状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UCN专家实地评估考察关系到整个申遗工作的成败。省申遗办深入荔波实地考察,对荔波喀斯特资源状况了然于胸,对存在的问题一一加以解决,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申报的细节问题。
    通过精心准备,最终的专家考察十分顺利。IUCN专家桑塞尔博士实地评估考察后说: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一个强有力的提名项目,将为世界遗产申报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这个遗产项目比已经申报成功的大熊猫栖息地、三江并流两个项目都做得好。   
沉默:6年艰辛奋争不辱使命
    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省建设厅副厅长、省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姬保山始终沉重万分,犹如千金重石缠身,行履艰难,真到“中国南方喀斯特”通过表决一锤定音之时,他才轻松下来。
    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开始讨论“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过程不到40分钟,可省建设厅厅长、省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光荣却觉得极其漫长,40分钟内,会场外的李光荣先后打了7个电话给会场内守候消息的省建设厅风景园林处处长、省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办公室主任傅玉良。当傅玉良沙哑的“通过了”几个字传出来的时候,李光荣半晌沉默不语,最后说了声“我知道了”。
    这是一次只有7个字的对话,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沉默。
    这个沉默,省建设厅副厅长、省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姬保山读得懂,这个沉默,傅玉良刻骨铭心:他们知道,6年的辛酸,全都在这一刻涌上心头。
    6年来,大家始终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是一个系列项目,也是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历史上一个跨省区、跨地域的大型遗产项目,申报成功与否直接事关国家利益、事关贵州名誉。责任重于泰山。作为牵头单位的省建设厅丝毫不敢懈怠,始终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树立必胜信心,始终以近乎苛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申遗办把每一项责任都落实到人,实行问责制,说清事情由哪个部门负责,部门落实到人,如果有四五个负责人,一定要明确谁是主要负责人,谁是牵头负责人。
    6年来,省建设厅要求省申遗办要始终坚持尊重科学态度。“中国南方喀斯特”涉及生物、地质、美学、气候等众多领域,其文本的制定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含量、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在申遗过程中,省申遗办组织成立了一只综合性强、涵盖多个领域的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始终坚持尊重科学的态度,重大问题始终由专家反复研究后才作决定。上百位国内外、省内外知名专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
    6年的申遗,铸就了珍贵的团队合作精神。贵州从来没有过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经验,却要负责牵头同云南、重庆联合申报,这对于牵头单位来说,是一次对协调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始终坚持不卑不亢,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大局为重,对上联系国家部委,对外联系国际专家,对内统筹各方工作,对外协调云南和重庆相关事项。始终保持必胜的志气和信心,充分体现了贵州省建设厅这个团队的精、气、魂。在申报过程中,一般干部体现的是实干加巧干,领导干部体现的是服务与拼搏,专家体现的是科学与奉献。正是这种团队精神,使得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了申遗成功。
志气:力量的源泉
    李光荣经常告诫全厅干部职工,一定要有志气和信心勇挑重担,敢于突破。这种志气和信心,在实际工作中转变成了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道。
在荔波大七孔考察的省建设厅副厅长、省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姬保山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内心充满了焦虑,严肃地对当地干部说:“此次申报世界遗产事关国家利益,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如果不成功,我担不起这个责任,我就从大七孔天生桥上跳下去,!”
    姬保山的话里透着一股劲,其实这也是省建设厅参与申遗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憋着的那股劲。
    大家清楚地知道,如果因为工作没做好而导致“中国南方喀斯特”不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哪怕是推迟,都意味着这三个省市在中国申报自然遗产的系列当中要重新排队,至少还要等十五年以后才能重新申报。
     靠着这股劲,大家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IUCN专家桑塞尔博士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为什么广西没有包括在‘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 ’申报点中”这样一个问题。省申遗办立即要求黔南自治州派人到广西,同当地政府商讨该问题,并给专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桑塞尔博士在考察之前的这个问题引发了申遗办的深思。在实地考察中,专家可能会提出更多的高难度问题,如何应对?通过认真分析后,申遗办决定准备100个左右的专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请一些熟悉、了解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国际知名的专家对这些问题作答,制作成小卡片,随时准备回答考察专家的问题。这些卡片最终只有几张派上了用场,但就是这几张卡片,打消了桑塞尔的所有疑惑。桑塞尔博士的考察报告,是申遗工作中最核心的一环。
    靠着这股劲,大家从来没有计较过的是。为了与时间赛跑,贵州省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办公室利用“十一”黄金周,将文本送到专家家中征求意见。工作人员10月2日出发,先后赶赴北京、广西、重庆等地,亲自把文本送到了袁道先院士、刘再华研究员、朱学稳研究员、朱德浩研究员等专家手中。世遗办其余工作人员放弃休息,负责在贵阳为黄金周期间继续修改文本的专家们做好服务工作。
任何一次零的突破,对于贵州这样的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都弥足珍贵。
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