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如何突破人才瓶颈(市场分析)

2007-08-26 08:00:00    作者:吴学安     来源:《市场报》     浏览次数:

    旅游热显现“人才荒”

    伴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行社和旅游酒店的增加,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虽然旅游业从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但实际上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目前,国内旅游业的用人状况是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不少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或流向其他行业,出现了企业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双重困境。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最紧俏的旅游人才主要有三类,一类属于“最抢手人才”:能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管理人才,从事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和组团调度及擅长涉外沟通交流,并具有在境外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人才;二类是“最急需人才”:如酒店、宾馆、旅行社职业经理人及销售、公关、客户服务等部门经理人才;另一类是“最大量需要人才”:中西餐厨师、日韩料理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和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涉外旅游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具有国际知识视野、有涉外旅游文化底蕴、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具有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而涉外导游、公关销售、电子商务和旅游保险人才也供不应求;至于受过专业训练的旅游景观开发设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目前,国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导游仅有8万多名,高级导游仅有几百名,特级导游也只有数十名。许多旅游从业几乎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的经历,如沿海某市2万名旅游从业人员中,旅游专业毕业生不足3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8%。造成旅游行业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高级管理人才相对较少。现在问题是,一方面旅游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旅游业的人才流动也比较活跃。由此造成高素质旅游人才在业内就业率不高,人才流动较为活跃,尤其是导游人才,做上三五年后就转行是很平常的现象。由于相关行业的强力竞争,目前旅游行业的行业吸引力正在减弱,旅游行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不少企业为迅速取得效益,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而专注于抢挖高素质的人才,形成少数几个职业经理人被挖来挖去,跳来跳去的怪现象。

  使用旅游人才有误区

  日本国际观光学会会员、专业研究者德村志成博士认为,对于旅游人才来说,“质”的问题比“量”的问题重要得多。从经验上来看,往往量多并不见得能够取得绝对的效益,如果旅游业始终处在流动性很强的状态下发展,对旅游业发展本身是极其不利的。事实上,许多旅游机构都存在着“缺人不缺岗”现象,既缺少专业人才,又无岗位安置,由于旅游业对操作技能要求高,而旅游院校多以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为目标,注重的是理论素养,不太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业内后,都是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如果在旅行社做导游,似乎只要学好专业外语和背诵景点介绍就够了。一些从业者对于前景感到不明朗,认为这行业不够“高级”,想方设法跳槽。因为经过一定的公关、形体训练,旅游院校毕业生很受其他行业的欢迎,因此较为容易到其他公司从事“白领”工作。

  在日本,对于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产业、政府、学校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政府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学术界支撑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研究,而旅游业则大力引进人才。日本把旅游人才视为专业人才看待,因此培养人才的工作大都集中在旅游专门学校而不是大学里。由于各方彼此之间的良好合作,保证旅游业人才的供需平衡。而在国内,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如从数量上看,国内各类旅游院校培养出的旅游专业人才并不少,人才缺口也不小,所以毕业生并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技能型人才往往更受欢迎,如数量很大的职高生、大专生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他们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进入旅行社和酒店后,可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而旅游专业本科生却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尽管旅游业普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但在学校里仅仅学过管理理论的本科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很难胜任管理工作,往往被搁置在一般操作岗位上。 

摘自  中国风景名胜网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