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

2007-09-06 08: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网     浏览次数:

    中华五岳自古以来评说不断,吟唱不绝,”在中国的名山中几乎是家喻户晓,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论。为何有如此神韵和魅力,我想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一、五岳是中华大地上自然演化的杰作。山是地球运动的产物。人类对地球上的大自然是经历了迷惑、恐惧、敬畏的迷信时期后,经过探索才落脚到亲近、保护、利用上来的。对山的认知也不例外。?
“五岳归来不看山”。这是因为多少年来人们认为它拥有大山的所有本质和特色,既是眼目中大自然壮丽秀美的真实典范,又是心灵中神秘莫测、瞻仰皈依的精神寄托。?
    五岳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和《礼记》,但确定泰华嵩衡恒这五坐山为五岳应在这两书形成前的春秋或战国时期。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当时,五岳所处的地域,相对于中国的其它的大山所在的环境而言,其人类社会活动频率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高得多。因此,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对自已所熟悉的五岳产生了自然崇拜和亲近。经过“三皇五帝”时代的社会实践,五岳渐成为大自然山岳的代表,从而部落首领们不断地巡狩、祭拜,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原始时代关于三皇五帝的传奇与典故。?
    五岳在中华大地上,山虽不高,资历却老。五岳的形成虽非开天之祖盘古的身形所变,但其地质地貌的遗址遗迹却都可以是一个天然的地球演化的博务馆。从地质资料看五岳的地质史:泰山25亿年、嵩山23亿年、恒山20亿年、衡山10亿年、华山1?5亿年。嵩山、泰山已经是世界地质公园,其价值自不消说。华山的地貌之奇美早已被世人所公认。世界名人先哲王船山在形容南岳衡山形胜时称其“结天元以纽灵,托阳冶之鸿施”,脉蜀踞楚,龙翔象伏,绝非平常之地,目前也正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五岳都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且泰山早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自然景观自古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之说;也有泰山之雄,衡山之秀,华山之险,恒山之奇,嵩山之奥是五岳各自的自然特色之评。其实,五岳还共同拥有群峰盘踞、屹立平川,峻岭奔腾、绵延千里的气势;沟壑纵横,怪石满坡,溪潭遍布,飞瀑流泉的山水景色和春花、夏雾、秋日、冬雪的四时奇观。加之有不计其数的古树名木,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几千个不同物种从远古走来又经历无数风霜硝烟而有序繁衍的生态环境,更增添了人与大自然和蔼相处的诱惑,产生了对大自然特别是对高山峻岭的敬畏与亲近。故唐中宗李显在给五岳的玉牒中对五岳的地位和意义做出了“凝薰万姓,陶化八肱”的确凿评价。?
    二、五岳是华夏炎黄子孙的神山。内行的人们都知道,五岳不单是一坐山,五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历史。它山所无的历史人文,更是令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重要情怀。?
      在五岳,可以翻读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史,近两千年的宗教史。它是自然崇拜、崇拜自然的鼻祖。三皇五帝曾在这里栖息巡狩,中华农业文明时期的各种科技,包括种养、医药、音乐、艺术等文化发祥,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根源。历代帝王在这里封禅祭祀,无数达官贵人在这里腑伏朝觐,一代一代的黎民百姓在这里祁神祭祖,虽山灵之显晦各以其时,但皆是数千年衣冠不绝,香火炽热,更令人神秘莫测。?
    《周易》是一部古典名著,其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帝王奠定五岳的哲学基础。章潢《五岳序》说:“一气周流,非五行不能藏万物之秀。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脏,在物为五色……”。金木水火土,缺一不成其五行;同样,东西南北中,缺一不成其五岳。是故有五岳兴齐而天下兴齐之说。长期以来,人们对《周易》的信仰,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和对五岳崇拜联系在一起,这种原始宗教精神是五岳的神山地位的思想基础。道家认为:“夫五岳者自融结之始,与五行之气并生,故其神也命五帝以封之,其祭也秩三公以视之,其灵也惟聪明正直以司之。”道家这一思想为五岳的神山地位提供了哲学依据。与此同时,他们提出了五岳青、赤、白、黑、黄的具体神王[帝],以太昊为青帝治东岳,以祝融为赤帝治南岳,以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以颛顼为黑帝治北岳,以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这便从理论到实践奠定与巩固了五岳的神山地位。不过,这些文章和理论都是后人纂写的,都不过是自然崇拜原始宗教逐发展形成的结果。“百神俱庑下,万古在山中”,神的真魂灵气是蕴藏在美丽而神秘的大山之中的。值得一提的是,五岳的确立比《周易》还要早。庄子与老子是不是从五岳而想到五行的呢?!是先有五岳,还是先有五行,历史并没有准确的结论。?
    贯通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文化特别是祭祀文化可以说是五岳的文化根基。五岳文化全部依赖于儒家祭祀文化的土壤和环境。在中国儒为百教之尊,儒家的祭祀文化才是五岳奠定神山地位真正的深厚基础。与之相辅相助,五岳的文化遗产也同样为研究发展儒学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泰山距儒家之祖孔子的故乡仅百里之遥,他数度登临,发表了不少的言论以传后世。衡山的邺候书院、嵩山的嵩阳书院,是唐宋儒家著名的藏书、讲学之所。还有,南岳衡山的岳麓、集贤、石古、紫云、甘泉等书院遗址犹在,是儒学后学湖湘学派的主要发源地。因此,五岳无疑是研究儒家文化的园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历代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韩俞、苏东坡、王安石、朱熹、徐霞客、王船山等等,无以数计,他们以五岳为源泉,创作并留下了万卷诗词歌赋,千秋笔墨文章。加上遍布五岳满山、数不胜数的摩崖石刻则更为研究中华历史人文提供出无法替代的证据。?
     汉代以后,由道家转型的道教、三车东驾而来的佛教先后进驻五岳,在五岳开发洞天福地、仙坛祖源,使这里庙宇寺观林立,并几经高道高僧传法阐经,开宗立派,渐次成为中国宗教的名山圣地。现存的各岳庙,以及泰山的碧霞宫、长春观,华山的玉泉院、圣母殿,衡山的黄庭观、九仙观,都记载着道家道教的发生发展史;保存完好的泰山普照寺、灵岩寺,嵩山达摩洞、盘古洞、少林寺,恒山的悬空寺,衡山的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传法院皆是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发生发展的关键地区和重要遗址。宗教的兴起与繁荣,为五岳神山更增添了无尚持久的魅力和诱惑。有趣的是无论哪个岳,都流传着道佛两教的先祖先师们与岳神的各种传奇神话。他们都尊岳神为自己教派崇敬的祖师化身或护教的菩萨,日夜香火侍奉,顶礼膜拜。其实也就是宗教服从政治的一种现实形式。?
    作为神山,五岳之神借助历代朝政和宗教之力,确是到了无以复加的顶端。由山神到真君、由真君到帝王、由帝王到圣帝,成为一切神圣的统领。正如唐代诗人韩愈所言:“天假神柄专其雄”。?
    更不可否认的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从帝王将相到黎民百姓,始终向往神山,向往五岳,瞻仰朝圣之人流从未消退。时至今日,人们在观光五岳时,仍然把参拜岳神、感悟神山作为旅游的重要目的。?
      三、五岳是国家江山社稷的象征。这一点,我想也是人们“五岳归来不看山”山水文化上的逻辑思维。历史上五岳和五湖、四海、九洲、华夏、神州、中原一样,都是古文人代指的国家的江山社稷。   ?    
 《周礼》讲“五岳视三公”。历代帝王祖先对五岳、四渎、四镇的祭祀定位在中祀,排在天地、祖庙等大祀之后,五岳摆在中祀的第一位,可由皇帝亲祭,也可委派王公大臣代祭。首领、帝王对五岳的巡守、封禅、祭祀,既是一种体现热爱江山,敬天亲地的形式,也是一种皇权天授至高无上的炫耀。因而五岳也就成了历代帝王领地与权力的象征,一旦乾坤已定或自认中兴太平,便要兴起对五岳的封禅祭祀大典。?
    从史料上看,先秦时期禹舜巡守不计,单从秦始皇封禅泰山开始先后有计72位帝王到泰山、56位帝王到华山、30多位帝王到嵩山行封禅祭拜大礼。就连远隔京城地处长江以南的南岳衡山,自秦始皇在洞庭被阻之后,多以遣使祭祀,自唐以后亦有127次之多。由此可见,五岳的确是历代帝王江山社稷的象征。五岳的文化内容其中有很重的含量是政治文化要素,如其说五岳是文化名山,不如说是政治名山。从这个意义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山岳可以相比。五岳申报世界遗产,其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遗产资源,真实性、唯一性和完整性是不容置疑的。?
    四、五岳是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这也许是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一种心理满足的慰藉。我国风景名胜区在国外被称之为国家公园。五岳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公园。据史料记载,自从磐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均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朝政与地方的严格保护,其历史价值和遗产的完整性是无与伦比的。有人把五岳当作一本书,仰或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个中原由一是因为她的内涵不仅丰厚而且深渊;二是因为她风韵十分成熟,大雅包容,正如民国时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给南岳衡山的评价:“雍容大雅”。因此要认知五岳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一眼扫瞄不能赏识,一柱高香不能感悟,一些时半会也不能理解。?
    站在风景名胜工作和旅游的角度上讲, 五岳的管理保护体系不仅没有因社会制度的改变而变更,也没有因为政权的更迭而动摇。除其本身所具有的珍贵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价值外,对于研究风景名胜的保护、规划、管理、利用工作,对于研究旅游业的历史与发展,也是无可替代的科研对象,具有十分可贵的积极意义。?
    中华大地,千峰竞秀。百花园中,万紫千红。五岳归来不看山,仅是一种对五岳资源尊崇与热恋的情愫而已,没有任何理由就此盲目和骄傲,更不是出于贬低其它任何风景名胜的心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况且,我们深知就在这句话的后面,还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另一种同样的情怀。?
 (作者为南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员)

摘自  中国风景名胜网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