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乡土建筑”与“文化根基”

2007-09-07 08:00:00    作者:张桂辉     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次数:

  各有奥妙、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不但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可贵根基。遗憾的是,时下,在一些地方,乡土建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不说,有的还成为随意侵犯、有意破坏的对象。

  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从东南到西北,从沿海到山区,我国广大农村,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比如,那些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村寨,那些貌不惊人的传统乡土建筑等,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理应得到重视和保护,这既是文化传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换言之,随着新农村建设大幕的揭开,历史文化村镇和传统乡土建筑的保护工作,毫无疑问显得更为重要、更加迫切。

  重要在于,分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古老村镇、乡土建筑,是中华多民族繁衍发展的温床,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从这些古老村镇、乡土建筑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从首都北京到古城西安,从国际大都市上海到七朝古都南京等等,无不是从原始村镇中成长壮大起来的。这就足以说明,乡土建筑、古村老镇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根基。

  迫切在于,时下许多乡土建筑“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以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林浦村为例,其传统村落形态在福州传统宗族村落中具有较大的典型意义,在建筑学、民俗学和美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现今该村原有的村落脉络已十分模糊,几个文物点散见在“新村”的各个角落,泰山宫、濂江书院等古朴建筑与周围的新建筑形成强烈反差,古村落和谐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已遭破坏。

  乡土建筑、古老村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礼品。当它们存在的时候,人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它、爱护它,有朝一日一旦失去后,才觉得珍贵,但却无法挽回。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颇为壮观的高楼大厦接二连三地傲然崛起,就连各地农村,设计新颖的现代民居也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无疑是可喜可贺的。问题是,“立新”为什么非要以“破旧”为代价?乡土建筑乍看起来是有点“土气”,有的甚至破旧不堪,但它们却充分保留和体现了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如能把它们保存保护下来,将是一份绝妙的文化遗产。

  有人说,保护农村的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这话不无道理。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各级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引导和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要把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之同步协调发展,守住现在已经很有限的古村老寨和乡土建筑,保护我们可贵的文化根基。

摘自  中华园林网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