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的“价值”

2007-09-11 08:00:00    作者:万敏     来源:2001年度全国建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浏览次数:
本文为2001年度全国建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的交流论文

一.专业价值构成与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本科教育的一重要环节,也是同学完成五年学业迈向社会前的一过度,是学校与社会的链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价值论角度来看,整个大学五年的教育犹如一多层价值构架,前四年半的教育则是专业价值体系的建构,教学大纲中的每一课程布局均在该价值构架中拥有自己的位置。毕业设计课程是对专业价值构架的检验,也是该专业价值构成中的一重要组成。
  专业价值构成全称为专业的建筑价值构成,其作为社会整个价值构成的一部分,是对建筑价值较为理性、全面的认识,代表着建筑价值认识的主流与方向,并通过相关法规对社会产生作用。对专业价值构成的表达则是专业的建筑价值观,即从专业角度对建筑价值总的理解与看法。这里均涉及建筑价值概念,我们应对其有一基本认识。
  人周围的世界不仅是物质形态的世界,也是价值形态的世界。建筑作为有价形态的物质,其价值是指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这里“主体”指人,“客体”为建筑。“主体需要”为人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要求。可以说主体需要反映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哲学、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综合的结果。“客体属性”指建筑的基本要素,即环境、空间、形式、功能、技术、经济等六方面。该六个要素均为主体需要的专业配合与对应,是主体需要的物化。“效用”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总体评价,也是价值衡量的尺度。“效用”可分积极与消极,反映的价值也就有正负之分。因此建筑价值又可描述为建筑要素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建筑价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非其经济的绝对值,而是建筑活动中技术、经济、空间、功能等因素的总体功用,反映人对建筑各要素的认识、各要素之间的优化及积极或消极意义。建筑经济意义的价值构成当然包含其中
  应该说进入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已建立对建筑科学的基本认识框架。但下面两种情况也是现实存在。第一,并非每个同学均能把握、领悟框架的价值力量。如,能否对建筑价值的环境、空间、形式、功能、技术、经济等六个要素有合理的分析、把握与评价?及在设计过程或曰学生建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怎样在把握的基础上对要素进行优化?第二,也并非框架中的价值构成因素均为同学所擅长。如,有的同学对设计类课程的“偏食”和对技术类课程的“厌食”等。毕业设计即要针对上述两种专业价值现象对学生的专业价值框架进行修补与完善。这要求我们对毕业设计的课题有一合理布局。该布局应反映对以往专业价值框架缺陷的评估与检讨,并对普遍性的建筑价值缺陷有所预计。如,在毕业设计中安排有偏重技术处理倾向的课题,并在选题过程中向同学明示其建筑价值完善的意义,指明在建筑的科学技术价值体系中同样是大师辈出,象密斯这样的建筑构造大师,奈尔维这样的建筑空间与结构大师,杨经文这样的环境技术大师等
  建筑学教育的目标是使大多数同学的基本专业价值构架均比较完善,这是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毕业设计课程有一个很大目的即为建筑价值的检验,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布局时就需安排一些有综合价值特点的课题,如大中型综合楼、医院、综合性小区规划、综合商场等。这类综合性专业价值的课题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人的需要与物化的关系,有较大的建筑价值要素的优化空间,能达到校验建筑价值框架的目的。
  对于基本专业价值构架比较扎实的同学,我们认为可向价值纵深发展。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布局时可安排一些有价值优势的课题如博物馆、艺术中心、有地标性特点的建筑、有自然或历史文化环境的建筑等。这类的课题都有一个特点,即对建筑价值构成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有特殊要求,而其他要素则相对次要一些。抓住突出的价值要素并给予强化,体现了价值纵深。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的课题应根据学生对专业价值的把握深度这条线索展开布局,即:体现专业价值的修补与完善特点;突出专业价值的检验;反映专业价值的纵深。这样通过课程构造的配合布局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量体裁衣,把握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价值构成,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

二.毕业设计的社会建筑价值观教育

毕业设计是同学基本专业建筑价值学旅的一休止符,其后同学有的向专业价值的纵深探求,有的则更多面向社会的建筑价值挑战。在以往大学的学习中同学可能通过教师或教材或其他渠道得到社会建筑价值观的间接经验。但当同学直面社会时,形形色色的社会建筑价值观可能会使同学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社会的建筑价值观念对同学是一全新的课题,因此怎样处理好专业建筑价值观念与社会建筑价值观念的矛盾是我们毕业设计课程所要解决的一重要问题。下面我们先对社会的建筑价值观作一基本了解。
  建筑价值观即为人对建筑价值总的理解与看法。社会的建筑价值观为社会对象对建筑价值的观念与看法,由于社会对象的不同,其观念有很大差别。社会对象按与建筑的关系可分为建筑业主、一般民众、社会非建筑管理阶层的群体等。建筑业主将建筑视为自身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并与自身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关联,比较功利一些;社会非建筑管理阶层以集体自我价值为主导注重建筑的社会性因而公益一些;一般民众以个人价值为主导,强调自我经验及个人本位因而狭隘一些。社会对象按知识层次可分为知识对象与普通对象,知识对象分析事物具备直接或间接经验基础,能够与社会更多关联地思考建筑,因而其建筑价值观理性与知性多一些;普通对象以个人经验为价值取向较之知识对象要感性多一些。社会的建筑价值观是对专业建筑价值观的补充,并对专业建筑价值观的发展与完善有一定影响。
  社会建筑价值观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甚至与专业价值观的对抗性对初出道的学生是其价值紊乱的根本原因。毕业设计应根据这种事物发展的逻辑在课程选题及课程计划上对建筑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问题作统筹安排。
  首先要注意选择社会性强的真题,使同学有直接面对建筑业主的机会,调查、了解业主的意图??即业主方的建筑价值观,并以专业的价值观念,对业主的社会建筑价值观进行分析。用专业语言肯定合理的价值要求;弱化不合理的价值要求;对错误的价值要求作出应对策略等。这里我们用了一些淡化与社会矛盾的词语,目的是使同学认识到在坚持专业价值的基础上解决与社会建筑价值矛盾的一种方法,在健全完善行业服务观的今天,这种方法尤为重要。
  另外在课程计划里注意安排有关建筑价值的理论与思想介绍,使同学对社会建筑价值的多样与复杂有一定思想及理论准备。首先要使同学认识到在建筑创作活动或建筑价值评判中专业的建筑价值观与社会的建筑价值观总是互相作用与影响着。一个建筑设计创作犹如烈火狱生,是在专业与社会的冲突中调和,又在调和中发生新的冲突。第二,两种价值观的统一这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结果,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即使在不多见的价值认同中,还包含着一种情况是社会对专业的盲从,象倒霉的范斯沃斯与密斯,最后结果还是不欢而散。第三,社会的建筑价值观与专业的建筑价值观相左对建筑的创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建筑创作注定是要社会的限制与磨砺。好的建筑便是产生于这种社会与专业的作用中。这也建筑价值得到社会价值认同的一种最为直接明了的方式。
  有了这些思想理论准备,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在对待价值冲突的态度、正确认识社会建筑价值观的作用、化解价值矛盾等方面均有一定意义。我们虽然在大五上学期安排有设计院的生产实习课程,这对于同学了解社会建筑价值观有一定好处,但由于实习单位的性质、条件及师教人员素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原因,使这方面的教育参差不齐,同学的理解也仅限感性层面。毕业设计应当仁不让成为社会建筑价值观念教育的最后一次机会。

三.建筑价值评判与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有两种价值涵义,一方面要求同学表达其建筑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同学价值取向的一种评判,反映出评价者对评判对象??同学的思想及其作品的理解与批判,是专业价值观念的交锋与认同过程。评判者对一个同学的作品给予较高的分,说明老师与同学的专业价值趋同或认同。与社会对象不同的是在价值评判者与评判对象之间大家都遵循着一种专业的建筑价值观原则。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专业的建筑价值观。
  在建筑创作活动或建筑价值评判中即使在专业领域也会产生很大不同甚至对立。如围绕中国大剧院的方案竞技而出现的论争便是集中反映。人对建筑的物质需要在专业领域较容易产生共识。争议最多的还是围绕建筑的精神需要层面,主要表现为建筑的社会性、文化性、艺术性、人的心理感知等。建筑艺术作为建筑社会文化中一重要内容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现象,建筑艺术创造是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的精神活动,这是建筑艺术价值的表现。但艺术领域存在的很多不确定因素是产生价值紊乱的根源。如“艺术是什么?”这样的根本问题根据世界观的不同人类社会就有多种不同的回答,更何况如艺术创作的认识论、艺术欣赏的反映论、艺术哲学的审美心理等更广范围的问题。建筑的社会文化性不仅作为一种经验延续,而且还对人格有塑造意义并有改造人性的作用,这是人精神活动的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氛围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即使同一社会文化背景其对社会文化的不同理解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建筑的传统继承问题,我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国粹主义”一说;尔后还有“拿来主义”;再后便有符号学说、意象学说;甚至还有将中国建筑传统归结为一种精神等说法,对传统不同的观念通过建筑师的价值实现会深深斧凿建筑。从人类认识论角度来看,建筑的价值评判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有关,因而人们对建筑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其建筑价值观的专业性或社会性。如,人对城市或建筑的印象属于感性层次,对建筑的深入了解属于知性层次,而结合人的需要综合考察建筑要素使建筑的各种现象均有思想来源这便是理性层次。
  由上可知,专业的建筑价值观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毕业答辩就对答辩的双方由一定的要求。
  我们研究建筑价值的目的便是为了在对建筑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基础上发掘建筑认识的理性层次,使建筑的认识过程符合认识论理性逻辑。

作者简介:万敏,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鄂州大学环境景观中心主任.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