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中国设计界面临千载难逢的机会(图)
俞孔坚的办公室非常原生态,诺大的办公室未经过任何装修,虽然四面墙壁有三面满满当当地摆着书架,相关的专业书藉还是多到溢出在地板上;三株枝繁叶茂到欲穿破天花板的小叶榕成为办公桌和工作台的隔断,而这个堆满资料和案卷的大工作台也就成了俞孔坚的会客室;整个办公室的装饰物除了随意放置的效果图板外,就是俞孔坚从全国各地带回来的金矿石之类的大地物产,或如“建大金米”这种俞孔坚完成的项目的地产产品,不得不让人感慨,一个人用生命所追求的理念,是会不经意地流露于他生活的任意面之中的。
“人和土地真正的和谐”
如果说办公室的“反装修”不一定是有意为之,那么俞孔坚回国后一手创办的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则是他实践他的“反规划”、“反装饰”的“俞式”理念的最好场所。从2002到2007年,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的五个项目连续荣获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的五个荣誉奖,这个由国际上最大、最权威的协会评选出的奖项,在每一年申报的世界顶尖的数百项景观设计中,仅有不到7%的项目能获得,而这之前,这一等级的奖项从未颁发给中国的设计师和中国的项目。
“获奖的这五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在试图用设计解决一个问题方法,而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目前所面对且迫切需要解决的。”俞孔坚说。2001 年5月落成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规划时正值中国进行“退二进三”,大量工厂被夷为平地,而俞孔坚将废弃的粤中造船厂改造成了人民公园,唤起了人们对“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的意识;2004年3月,浙江黄岩永宁公园投入使用,这个生态防洪工程将两公里长的永宁江水岸从被硬化和渠化的悲惨命运中解救了出来,使中国少了一条被裁弯取直、因水泥铺底筑堤而哭泣的“母亲河”,这个以生态护坡的方式满足防洪、雨洪利用以及生物链保持等功能需要的工程,同时也成为黄岩人民休闲的好去处;同年9月,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收获了第一批“建大金米” ,中国教改后大量侵占良田的“大学城”的规划有了新的样板;2006年7 月,秦皇岛汤河公园多了一条“绿荫里的红飘带”,这条顺着河道蜿蜒起伏的红色玻璃钢“长凳”,在自然、环境、文化等遗产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之间寻找到一种成本低廉的营造方式。
“这几个项目每一个都强调了绿色、生态、人文,这是一种白话的、寻常的景观,而其中又体现了时代的、中国的特色。”俞孔坚在解释连续获奖的原因时这样说道,“土地、河流都是有生命的,首先要维持他们的生命,再获取人们需要,以此来建设我们的城市,通过这样的'反规划'理念,实现人和土地真正的和谐。生产性的景观、农业景观在城 市中的大规模实现,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少见的,这或许是我们的作品连续打动ASLA的评委的原因。”
“甲方很关键”
谈及他满意的作品,俞孔坚流露的神情如同爱因斯坦口中捡到了心爱贝壳的小孩,天真而喜悦。但他也有羞于承认的作品,“我们的意见得不到尊重,甲方自己就做上了,这种情况很多。”“当代中国的环境下,中国的设计师处于弱势,好的设计很难有机会去实现,所以好的设计师很难产生。”俞孔坚这样说,“我不一定是最好的设计师,但我有机会去实现很多在别人看来很难实现的作品,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我是比较幸运的。”
事实上,“幸运”不是随随便便地就降临在某个人的头上的,1997 年俞孔坚着急着回国的目的,即是希望能驱逐在中国大地上横行的“城市美化运动”的幽灵,世纪大道、巴洛克式的市政广场、移植堆积大树而形成的中央公园这一类形式主义的做法,从大城市一直漫延到小县城,俞孔坚曾为此而大声疾呼。
“公共项目有一个好处,就是把政府领导说服,沟通得好,项目成功的机会大。我回国后出了一本很重要的书《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将好的理念根植在决策者的心中,他们接受了我的观点,会主动地与我沟通。甲方很关键,决策者的价值观决定了项目的成败,获得成功的作品,都是我的理念贯彻的比较好的作品。”俞孔坚的“幸运 ”是这样来的。
“生存的艺术”
俞孔坚认为景观设计不是一个仅关乎视觉的美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他将景观设计学定位为“生存的艺术”,这也是2007年俞孔坚全球巡讲的主题。
所谓“生存的艺术”即是景观设计要解决当代人生存的问题,而不仅是为上流社会设计亭台楼阁。景观设计要达到应时而变的高度,关注自然,关注气候、大气和水的变化,做到“天地?人?神”的和谐,为普通人的生存服务。2 006年,他在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第43届世界大会、IFLA东区会议和ASLA年会所做的主旨报告阐述了这样的理念,被认为是国际上这个学科的一次大的飞跃。
“在景观设计这个领域,我们可以和世界交流。我们做出了让世界觉得惊讶的作品,IFLA的主题演讲,是大会仅有的三个主题演讲之一,表明领域内公认这个东西值得学习。”
俞孔坚今年几乎每月一次的全球巡讲,即是应世界各地著名高校和机构发来的讲学和做主旨报告的邀请而成行,巡讲的目的除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理念之外,他还希望广泛地建立国际交流和联系,让世界了解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水平。
“与国际大师的交流中,他们都觉得羡慕,三个月'红飘带'就完成了,这是中国提供的机会。”俞孔坚如是说,“经济腾飞的中国有着领先世界的渴望,世界上一半的水泥用在中国,中国设计界应该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产生世界级建筑大师的时机将不会太远。”
编辑:admin